长风城,玄武朝最繁华的都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街头巷尾,酒肆茶楼的香气与市井的喧嚣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然而,在这熙熙攘攘之中,总有些食客,因距离遥远或身份不便,无法品尝到心仪的美味。
他们渴望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热腾腾的佳肴。
古时也有外卖?外卖小哥怎么送餐,外卖居然连皇帝也喜爱吃!
01
“李虎!你这小子,今日的酱肘子可还热乎?”
清晨,长风城东市的“老李肉铺”里,一个膀大腰圆的屠夫扯着嗓子喊道。他面前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身形瘦削,却眼神明亮,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这少年正是李虎,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肩上搭着一条汗巾,正麻利地将一坛子热腾腾的酱肘子用厚厚的棉布包裹起来。
“李伯,您放心!我的手艺,您还不信吗?这坛子用了双层保温,到王府时,保准还是冒着热气!”李虎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李伯是东市有名的老屠夫,手艺极佳,尤其擅长做酱肘子。他的铺子生意兴隆,但有个烦恼,就是有些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因府邸离得远,或是身份所限不便出门,总想吃他家的酱肘子,却又苦于无法及时送达。酱肘子这东西,一旦凉了,味道便大打折扣。
李虎自小没了父母,跟着村里的一个老秀才读过几年书,后来秀才去世,他便来到长风城讨生活。他脑子活络,有一次听李伯抱怨送餐的难处,突然灵光一闪。
“李伯,不如我来帮您送?”李虎当时这么一说。
李伯嗤笑:“你个毛头小子,送什么送?这城里的大户人家,可不是随便能进的。再说,这酱肘子从东市送到西城王府,路途遥远,等你送到,怕是都凉透了!”
李虎却不气馁,他观察了几日,发现城里虽然人多,但骑马或坐轿子送货的并不多,大多是步履匆匆的脚夫。他想,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保证速度,又能保温,那岂不是一条生路?
他开始琢磨。首先是运输工具,城里街道狭窄,马车不便,用脚跑又太慢。他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见过的独轮车,但独轮车重心不稳,不适合运送汤汤水水的食物。他灵机一动,改良了一种带两个小轮子的小推车,车身轻巧,前面还有个把手,推起来省力,能走街串巷。
接着是保温。他翻遍了旧书,又去请教了城里做冰窖的老汉。最终,他用两层陶罐,中间填充干草和棉花,再在外层用厚厚的油布包裹,制成了一种简易的保温箱。这保温箱虽笨重了些,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第一次尝试,他推着装满酱肘子的保温车,从东市出发,一路小跑,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避开拥堵的人群,费了半个时辰,终于抵达了西城的王府。王府的管家接过酱肘子,打开一看,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惊讶得合不拢嘴。
“这……竟然还是热的!”管家惊呼。
从那以后,李虎的“送食”服务便在城里小有名气。他不仅送李伯的酱肘子,也送其他酒楼的招牌菜。只要有人愿意付钱,他就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府上。
“虎子,今日除了王府,城南的张员外也订了一份醉仙楼的烤鸭,你顺路给送过去。”李伯一边将钱袋子递给李虎,一边嘱咐道。
李虎接过钱袋,掂了掂,脸上又添了几分笑容:“好嘞!李伯,您就瞧好吧!”
他把酱肘子稳稳地放在小推车的保温箱里,又去醉仙楼取了烤鸭。醉仙楼的掌柜见他来,也熟络地打趣:“李小哥,你这‘跑腿’的生意,真是越做越大了!我看过不了多久,这长风城里,就没人不知道你李虎了!”
李虎谦虚地拱手:“掌柜的谬赞了,都是靠着各位的美味佳肴,我才能赚口饭吃。”
他推着小车,穿梭在长风城的巷陌之中。他的身影,如同在繁忙的城市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将美味与便利输送到每一个角落。他深知,这份营生,不仅仅是送一餐饭,更是送去一份心意,一份对之中。他的身影,如同在繁忙的城市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将美味与便利输送到每一个角落。他深知,这份营生,不仅仅是送一餐饭,更是送去一份心意,一份对生活的热忱。
02
李虎的送食服务,一开始只是零散的生意,全靠他一人跑腿。但随着口碑的传播,订单渐渐多了起来。他开始意识到,单靠自己,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
“虎子,今日有三份订单,一份是城北的吴家小姐要吃翠竹轩的芙蓉糕,一份是城西的刘老爷要喝福寿堂的参鸡汤,还有一份是城中的钱庄掌柜,要吃东市的酱牛肉。”李伯一边帮他整理订单,一边皱眉,“你一个人,怎么跑得过来?”
李虎也犯了愁。他想过雇人,但又怕别人偷学了他的保温和运输技巧,抢了他的生意。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信得过、跑得快、懂规矩的人。
这日,李虎在送完一单后,路过城郊的破庙,看到几个流浪儿围着一堆火取暖。其中一个少年,名叫阿顺,比李虎小两岁,身形瘦小,但眼神灵动,走路带风。李虎之前见过他几次,知道他是个孤儿,平时靠帮人跑腿打杂为生。
“阿顺,你平日里可有活计?”李虎走上前去问道。
阿顺见是李虎,有些意外,连忙起身:“李哥,我……我平日里就是帮人跑跑腿,打打杂,赚些零碎钱。”
李虎沉吟片刻,说:“我这里有个营生,需要人手。你可愿意跟着我干?”
阿顺眼睛一亮:“真的吗,李哥?我什么都能干,不怕苦不怕累!”
李虎笑了笑:“我的营生,叫做‘送食’。就是把城里各家酒楼的饭菜,热腾腾地送到客人府上。这活计,需要腿脚快,记性好,还要懂得辨认方向,更重要的是,要讲诚信,不能偷吃客人的东西。”
阿顺连连点头:“我愿意!我一定好好干!”
就这样,阿顺成了李虎的第一个伙计。李虎将自己改良的小推车和保温箱的制作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了阿顺,并带着他熟悉长风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个府邸酒楼。
阿顺果然是个机灵的,很快就上手了。他跟着李虎学会了如何巧妙地避开人流,如何选择最近的路径,如何与各种各样的客人打交道。
有了阿顺的加入,李虎的送食服务效率大大提高。他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了一个小小的团队。李虎还给他们设计了一套统一的行头——灰色的短打衣裳,腰间系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零钱和订单。最显眼的,是他们头上戴着的,印着一个“送”字的竹笠。
“李哥,这竹笠好,一眼就能认出来!”阿顺高兴地戴上竹笠,在镜子前转了好几圈。
李虎点点头:“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招牌。以后,只要看到戴着这竹笠,推着小车的人,大家就知道是‘送食坊’的人来了。”
“送食坊”这个名字,是李虎琢磨了许久才定下来的。他觉得,这名字既朴实,又直接,能让人一眼就明白他们的业务。
随着“送食坊”的名声越来越响,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像阿顺一样的少年加入了进来。他们都是些无依无靠的孤儿,或是家境贫寒的少年。李虎对他们很好,不仅包吃住,还给他们发月钱,更重要的是,他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李哥,今日咱们送了二十多单,比昨日又多了两单!”阿顺晚上回来,兴奋地向李虎汇报。
李虎看着堆满桌子的订单,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生意,更是为这些无依无靠的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他要让“送食坊”成为长风城里最受人尊敬的行当。
03
“送食坊”的名声,很快便从市井百姓传到了富商巨贾耳中。
这日,长风城最大的丝绸庄——金玉阁的掌柜,亲自登门拜访李虎。金玉阁的掌柜姓王,是个精明能干的中年人,平日里最注重体面和效率。
“李小哥,久仰大名啊!”王掌柜一进门便拱手笑道,“老夫今日前来,是想与你‘送食坊’谈一桩长期生意。”
李虎连忙起身回礼:“王掌柜客气了,小店简陋,还望海涵。不知王掌柜有何吩咐?”
王掌柜呷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道:“是这样的,我金玉阁每日都有不少贵客前来,谈生意、选绸缎,一待便是大半天。有时到了饭点,他们不愿离去,或是想尝尝城中各家酒楼的特色菜,却又不想舟车劳顿。老夫想,若是能让‘送食坊’定时送餐,岂不两全其美?”
李虎听了心中一喜。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客户!他立刻应道:“王掌柜真是慧眼识珠!我‘送食坊’正是为此而生。您只管吩咐,无论是哪家酒楼的菜肴,无论多少份,我们都能准时送达,保证热气腾腾!”
王掌柜满意地点点头:“好!痛快!那便这么说定了。从明日起,每日午时和酉时,我金玉阁都会向你‘送食坊’下订单。至于费用,咱们按月结算,如何?”
李虎自然是求之不得,连忙应下。
有了金玉阁这个大客户,‘送食坊’的生意更加红火。紧接着,城中的几家大钱庄、书院,甚至一些官员府邸,也纷纷找上门来,要求长期合作。
然而,订单的增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李哥,今日城南的李员外要吃城北的‘一品鲜’鱼汤,可‘一品鲜’的掌柜说,鱼汤要现做现送,不能耽搁,否则味道就变了。从城北到城南,路上要走一个时辰,这可怎么办?”阿顺焦急地问道。
李虎皱眉思索。他知道,有些菜肴对时效性要求极高,普通的保温箱和推车,虽然能保证热度,但速度上还是有极限。
他决定再次改良他的运输工具。他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村里人用来运送重物的“板车”,那种车有四个轮子,虽然笨重,但承重力强,也比较平稳。他琢磨着,能否将这种板车缩小,再减轻重量,并加上一些减震的装置?
经过几日的钻研和尝试,李虎终于打造出了一款全新的“送食车”。这车比之前的小推车大了一圈,有四个小轮,车厢内壁用木炭和石灰混合的保温材料填充,外面再包上厚厚的棉布和油纸。车厢内部还设计了分层,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餐盒,防止倾洒。最巧妙的是,车身下方加装了弹簧片,能有效减少颠簸。
这新式送食车,虽然比原来的小推车重,但由两名伙计合力推行,速度反而更快,稳定性也更好。而且,一次能运送更多的餐食。
“李哥,这车可真稳当!我推着它,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而且饭菜一点都没洒!”阿顺推着新车跑了一圈,兴奋地喊道。
李虎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每一次的改进,都是为了让“送食坊”的服务更上一层楼。他要让长风城的人知道,‘送食坊’不仅送的是饭菜,更是送去一份对品质的承诺。
04
“送食坊”在长风城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连城外的达官显贵,也开始托人打听他们的服务。李虎的生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跑腿,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的餐饮配送体系。
他深知,要维持这份声誉,除了速度和保温,更重要的是严格的管理和诚信。
“阿顺,你今日送的赵府订单,可有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的餐饮配送体系。
他深知,要维持这份声誉,除了速度和保温,更重要的是严格的管理和诚信。
“阿顺,你今日送的赵府订单,可有仔细核对菜品?赵夫人最是挑剔,若有半点差池,便是砸了咱们‘送食坊’的招牌!”李虎在每日早晨的例会上,严肃地对伙计们说道。
阿顺连忙应道:“李哥放心,我核对了两遍,赵府要的翠竹轩的芙蓉糕和醉仙楼的烤鸭,分毫不差!”
李虎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伙计:“还有你们,送餐时务必注意仪容仪表,衣裳要整洁,竹笠要戴正。见到客人,要拱手问好,礼数周全。记住,咱们‘送食坊’的伙计,代表的是咱们的脸面!”
他为伙计们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一、严格核对订单,确保菜品无误。二、送餐途中,不得擅自打开餐盒,更不得偷食。三、保证送餐时效,不得无故拖延。四、对待客人,礼貌周到,不得顶撞。五、维护送食车和保温箱的清洁与完好。六、遇到突发状况,第一时间向掌柜汇报。
这些规矩,李虎都一条条地解释给伙计们听,并让他们牢记在心。他甚至还请了一位老秀才,每日抽空教伙计们识字算数,让他们不至于一辈子只做个跑腿的。
“李哥,你对我们可真好。”一个名叫小石头的新伙计,感动地对李虎说。
李虎拍了拍小石头的肩膀:“咱们都是一家人,‘送食坊’就是咱们的家。只有咱们一起努力,把‘送食坊’的招牌擦亮,咱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除了内部管理,李虎还非常注重与各大酒楼的合作关系。他定期拜访各家掌柜,询问他们对“送食坊”服务的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
“张掌柜,您看,我‘送食坊’的伙计,可有怠慢之处?若是有的,您尽管提,我回去定会严加管教。”李虎在“醉仙楼”里,对掌柜张福拱手问道。
张福摆摆手,笑道:“哪里哪里!李小哥,你这‘送食坊’,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以前那些外卖的订单,我们根本不敢接,生怕饭菜凉了砸了招牌。现在有了你,我们只管安心做菜,其余的都交给你了。说起来,你这送食车和保温箱,可真是个稀罕物,我琢磨了许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虎得意地笑了笑:“都是些粗浅的工匠之术,不值一提。”
他心中明白,正是这些“不值一提”的细节,才构筑了“送食坊”的成功。他不仅提供服务,更提供了一份信任和保障。
这日,城中发生了一件趣事。一位富商在自家设宴,特意从城中十余家酒楼订了招牌菜,让“送食坊”统一配送。宴席开始时,几十道菜肴热气腾腾地摆上桌,引得宾客们啧啧称奇。
“这‘送食坊’,当真厉害!竟能将这么多家酒楼的菜,同时送到,还都保持着最佳的口感!”一位宾客赞叹道。
自此,“送食坊”的名声传遍了整个长风城,甚至连宫中的一些太监和宫女,也开始私下议论起这个神奇的送食服务。他们好奇,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将城中美食,如此便捷地送达。
05
长风城的冬天来得早,也格外寒冷。朔风呼啸,鹅毛大雪连绵不绝,将整个城市装点成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样的天气,对“送食坊”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李哥,这雪下得太大了,路都快看不清了,送食车根本推不动啊!”阿顺冻得瑟瑟发抖,脸颊通红。
李虎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大雪,眉头紧锁。他知道,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送餐效率,甚至可能导致餐食受损。然而,越是这样的天气,城中的订单反而越多。许多人因不便出门,更依赖“送食坊”的服务。
“传令下去,今日所有送食车,都套上防滑链,车轮缠上粗麻绳,增加摩擦力!”李虎果断下令,“每个伙计,都穿上最厚的棉衣,戴上皮帽和手套,再带上一壶热姜茶,防止受寒!”
他还特意去铁匠铺,定制了一批带有尖刺的铁链,套在送食车轮上,以应对湿滑的雪地。同时,他亲自带头,与伙计们一同冒雪送餐。
“李哥,这太危险了!您是掌柜,不必亲自上阵!”阿顺劝道。
李虎摇摇头:“我是掌柜,更是‘送食坊’的一员。越是艰难时刻,咱们越要齐心协力。今日这单,是城北的王员外为他夫人举办的寿宴,特意从城南的‘福寿堂’订了一份‘延年益寿羹’,指定要热气腾腾地送到。这可是咱们‘送食坊’的老主顾,这单万万不能出差错!”
“延年益寿羹”是“福寿堂”的招牌菜,用多种名贵药材熬制而成,汤色清亮,香气扑鼻,最是滋补养生。然而,这道羹汤对温度要求极高,一旦凉了,药效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李虎和阿顺小心翼翼地推着送食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艰难前行。寒风如刀,刮得脸生疼,雪花打在身上,很快就融化成冰水,浸湿了衣裳。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队巡逻的官兵。官兵见他们冒雪送餐,都有些惊讶。
“喂!你们这是做什么?这般大的雪,还敢在街上乱跑?”一个官兵喝问道。
李虎连忙拱手:“军爷,我们是‘送食坊’的,奉命为城北王员外送寿宴餐食。这道羹汤,须得热气腾腾地送到,万万耽搁不得。”
官兵们见他们衣着简朴,却精神抖擞,又看到送食车上冒着热气,似乎真的有急事。为首的队长挥了挥手:“罢了,快些去吧!路上小心,莫要出了意外!”
李虎和阿顺谢过官兵,继续前行。经过一番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王员外府邸。
王员外和夫人早已在门口焦急等待。当他们看到李虎和阿顺推着冒着热气的送食车出现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李小哥,你们可算是来了!这般大的雪,我还以为你们来不了了呢!”王员外连忙迎上前去。
李虎将保温箱打开,一股热气伴随着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王夫人接过羹汤,用勺子轻轻一舀,竟然还在冒着细小的热气。
“天呐!这……竟然还是热的!”王夫人惊喜交加,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王员外激动不已,当即拿出双倍的银钱,递给李虎:“李小哥,你们‘送食坊’当真诚信可靠!这银钱,是给你们冒雪送餐的辛苦费!”
李虎本想推辞,但见王员外盛情难却,便收下了。他知道,这份信任和肯定,比银钱更加珍贵。
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长风城,‘送食坊’的名声达到了顶峰。人们纷纷称赞‘送食坊’的伙计们是“雪中送炭”的英雄,是长风城最值得信赖的店家。
这日,李虎正在清点账目,突然,一个身穿华丽官服的内侍匆匆走进‘送食坊’。
“敢问,哪位是‘送食坊’的李掌柜?”内侍面色严肃地问道。
李虎心中一凛,连忙上前拱手:“小人正是李虎,不知公公有何吩咐?”
内侍打量了李虎一番,沉声说道:“陛下今日偶感风寒,胃口不佳。听闻你‘送食坊’能将城中美食热腾腾地送达,特命咱家前来,为陛下求一份‘福寿堂’的延年益寿羹。李掌柜,你可敢接旨?”
李虎闻言,心头巨震。皇帝!他竟然要为皇帝送餐!
李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订单,更是关系到“送食坊”未来,乃至他自身命运的转折点。他能成功完成这份前所未有的“皇差”吗?而这道看似简单的“延年益寿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宫廷风云与帝王心事?
06
李虎的脑海中嗡嗡作响,皇帝!他从未想过自己的“送食”生意,有一天会与九五之尊扯上关系。他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很快,他冷静下来。这是“送食坊”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
“回禀公公,小人接旨!”李虎铿锵有力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那内侍见李虎如此沉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金牌,递给李虎:“这是出入宫禁的腰牌,你速去‘福寿堂’取羹,不得有误。记住,此乃御膳,万万不可有任何闪失!”
李虎接过腰牌,只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整个“送食坊”的命运。他立刻点齐人手,亲自带着阿顺和小石头,推着最好的送食车,直奔“福寿堂”。
“福寿堂”的掌柜老孙头,听说是为皇帝熬制“延年益寿羹”,吓得手抖脚颤,差点把药材洒了。他哆哆嗦嗦地将熬制好的羹汤,小心翼翼地倒入李虎带来的特制保温罐中。
“李掌柜,这可是皇上要吃的!您可千万要小心啊!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咱们可都吃不了兜着走!”老孙头颤声嘱咐道。
李虎慎重地点点头:“孙掌柜放心,小人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恩!”
他将保温罐稳稳地放置在送食车最内层的隔间里,外面又用厚厚的棉被包裹了几层。随后,他亲自推着送食车,阿顺和小石头左右护卫,三人神色凝重地朝着皇宫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平日里穿梭自如的街道,此刻在他们眼中却显得格外漫长。每一个颠簸,每一次转弯,都让李虎的心提到嗓子眼。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皇帝的威严,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古训。
终于,他们抵达了皇宫大门。守卫的禁卫军见到李虎手中的金牌,以及那写着“御膳”字样的送食车,立刻肃然起敬,恭敬地放行。
穿过重重宫门,李虎发现皇宫内部的道路比外面更加宽阔平坦,但却异常寂静。偶尔有宫女太监经过,也是低头疾行,不敢发出半点声响。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李虎更加紧张。
那位内侍早已在宫中等候。他见到李虎,满意地点点头:“李掌柜,辛苦了。快,随咱家来!”
李虎跟着内侍,七拐八拐,来到了一处偏殿。殿内陈设雅致,香炉中青烟袅袅,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味。
内侍示意李虎将送食车停下,然后小心翼翼地从保温罐中取出羹汤,倒入一个精美的白玉碗中。他拿起银勺,轻轻搅动了一下,一股热气立刻升腾而起,香气弥漫了整个偏殿。
“嗯,果然还是热的,味道也十分浓郁。”内侍满意地颔首。
他端起白玉碗,转身进入内殿。李虎和阿顺、小石头则屏息凝神,在偏殿中焦急等待。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显得异常漫长。
不知过了多久,内侍从内殿走出,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笑容。
“李掌柜,陛下尝了你送的羹汤,龙颜大悦!说这‘延年益寿羹’,是他近日来吃得最舒心的一道菜。还特意让咱家赏赐你黄金百两,以示嘉奖!”内侍高兴地说道。
李虎闻言,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他连忙跪下谢恩:“谢陛下隆恩!小人万死不辞!”
黄金百两,对于李虎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送食坊了下来。他连忙跪下谢恩:“谢陛下隆恩!小人万死不辞!”
黄金百两,对于李虎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送食坊”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这意味着,“送食坊”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07
皇帝对“延年益寿羹”的满意,让“送食坊”在宫中名声大噪。几天后,那位内侍再次来到“送食坊”,这次,他带来了一道更加特殊的“圣旨”。
“李掌柜,陛下今日想尝尝城中‘天下第一楼’的‘百鸟朝凤’。这道菜制作繁复,需得多种珍禽异兽之肉,配以秘制酱料,文火慢炖八个时辰方可出锅。最关键的是,这道菜出锅后,须得在半个时辰内送达,否则肉质便会变老,鲜味尽失。”内侍严肃地说道,“陛下特意吩咐,要你‘送食坊’亲自操办,万不可有半点差池!”
李虎听了,心中一沉。‘天下第一楼’的“百鸟朝凤”,他自然是听过的。这道菜是长风城赫赫有名的招牌菜,不仅价格昂贵,制作难度也极高。而且,半个时辰内送达,这几乎是他们“送食坊”所能达到的极限速度了。
“公公,这‘百鸟朝凤’,小人定会全力以赴!只是这时间……”李虎有些犹豫。
内侍摆摆手:“陛下说了,若是你‘送食坊’能办到,重重有赏。若是办不到,也无妨,只怕陛下日后便不会再提起‘送食坊’了。”
这话一出,李虎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不仅是皇帝对“送食坊”的又一次考验,更是对他们能力的终极检验。若是这次失败,即便之前皇帝龙颜大悦,恐怕也会对“送食坊”失去兴趣。
“小人接旨!请公公放心,小人定当不辱使命!”李虎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立刻召集了所有伙计,将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告知大家。
“各位兄弟!这次的任务,是咱们‘送食坊’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若是成功,咱们‘送食坊’便能名扬天下,前途无量!若是失败,咱们便会失去陛下的信任,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李虎沉声说道,“所以,这一次,咱们必须成功!不惜一切代价!”
众伙计听了,也都神色凝重,纷纷表示愿意全力以赴。
李虎亲自前往“天下第一楼”,与掌柜商议。他将皇帝的要求和盘托出,并提出了自己的运输方案。
“掌柜的,这道‘百鸟朝凤’,我‘送食坊’会用最快的送食车,由四名脚程最快的伙计,轮流推行,务必在半个时辰内送达宫中。但在运输过程中,菜肴的固定和保温,还需要您费心。”李虎拱手道。
“天下第一楼”的掌柜姓孙,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饕。他听了李虎的计划,沉思片刻,说道:“李掌柜,这道菜的难处,不仅仅是保温。它讲究一个‘形神兼备’,若是路上颠簸,品相受损,便是大大的不敬。这样吧,老夫亲自指导,用特制的木盒固定菜肴,再用丝绸填充缝隙,确保万无一失!”
李虎大喜:“多谢孙掌柜!”
一切准备就绪。当天下午,“百鸟朝凤”准时出锅。掌柜孙福亲自监督,将菜肴小心翼翼地放入特制木盒,再由李虎用保温箱层层包裹。
“出发!”李虎一声令下,四名精壮的伙计,推着送食车,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冲出“天下第一楼”。
他们事先规划好了最佳路线,避开拥堵的集市,选择宽阔平坦的官道。四人轮流推车,一人在前开路,一人在后照应,速度快得惊人。
然而,天公不作美。当他们行至半路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一场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不好!下雨了!”阿顺惊呼。
雨水很快就打湿了他们的衣裳,也让路面变得湿滑。送食车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李虎心急如焚。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宝贵。
“大家听着!加快速度!把油布再裹紧一些,千万不能让雨水渗进去!”李虎一边大喊,一边亲自冲上前,与伙计们一同推车。
雨水打在脸上,混合着汗水,模糊了视线。他们的脚下泥泞不堪,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想到皇帝的命令,想到“送食坊”的未来,他们都咬紧牙关,拼命向前冲刺。
终于,在距离半个时辰只剩下不到一刻钟的时候,他们冲进了皇宫大门。当内侍看到他们浑身湿透,却依旧小心翼翼地护着送食车时,眼中闪过一丝震撼。
“快!快呈上去!”内侍顾不得其他,连忙催促。
李虎顾不上休息,颤抖着双手,将保温箱打开,取出那道“百鸟朝凤”。
当菜肴呈现在皇帝面前时,不仅品相完好,热气腾腾,香气更是扑鼻而来。皇帝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满意笑容。
“好!好一个‘送食坊’!好一个李虎!”皇帝连声赞叹,“传朕旨意,立刻召李虎觐见!”
08
李虎被召入宫时,浑身还带着雨水和泥土的气息,但他顾不得这些,只是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觐见皇帝,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在内侍的引领下,他来到金銮殿。殿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坐着一位身穿明黄色龙袍的男子,正是当今圣上。
李虎连忙跪下,行三跪九叩大礼:“草民李虎,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皇帝的声音洪亮而富有威严。
李虎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低垂着头,不敢直视龙颜。
“你便是‘送食坊’的掌柜李虎?”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听闻你创办‘送食坊’,能将城中美食热腾腾地送达,朕甚是好奇。今日尝了你的‘延年益寿羹’和‘百鸟朝凤’,果然名不虚传。”
“谢陛下夸赞,草民不敢居功。都是托陛下的洪福,以及各家酒楼掌柜的精湛手艺,草民才能略尽绵薄之力。”李虎恭敬地回答。
皇帝笑了笑:“你倒是个谦逊之人。不过,朕更想听听,你这‘送食坊’是如何创办起来的?又是如何做到,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美食送入宫中,且保持最佳口感的?”
李虎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皇帝在考验他,也是在给他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将自己创办“送食坊”的初衷、改良送食车和保温箱的经历、以及管理伙计的制度,一五一十地向皇帝禀报。
“回禀陛下,草民自幼家贫,深知百姓疾苦。每每见城中百姓,因路途遥远或身份不便,无法品尝到心仪的美味,便心生一念:若能将美食送上门去,岂不方便?”李虎娓娓道来,“于是,草民便开始琢磨,如何才能做到‘快’和‘热’。草民先是改良了独轮车,制成轻巧灵活的小推车,后来又改进为四轮送食车,并加装减震装置,以保证平稳。至于保温,草民效仿冰窖原理,用两层陶罐,中间填充棉絮、干草,再用油布包裹,制成保温箱。后来又用木炭、石灰等材料,制作了更高效的保温隔层。”
“除此之外,草民还为伙计们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他们熟记路线,注重礼仪,确保餐食完好无损。草民深知,送的不仅仅是饭菜,更是对客人的信任和一份心意。”李虎说得情真意切。
皇帝听了,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他没想到,一个市井少年,竟有如此巧思和毅力。
“你做得很好。”皇帝赞许道,“你这‘送食坊’,不仅方便了百姓,也体现了匠心。不过,朕还有一问。你这‘送食坊’的伙计,大多是些市井少年,你如何保证他们能忠心耿耿,不生异心?”
李虎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皇帝在担心“送食坊”的扩张,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他沉思片刻,然后郑重地回答:
“回禀陛下,草民深知,人心难测。但草民以为,只要以诚待人,以德服人,便能凝聚人心。草民的伙计,大多是些孤苦无依的少年。草民不仅给他们提供食宿,还教他们识字算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草民告诉他们,‘送食坊’就是他们的家,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这个家变得更好。草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份情义,便不会轻易生出异心。”
皇帝听了,沉默了片刻,然后,他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好一个‘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好一个‘送食坊’就是他们的家’!”皇帝龙颜大悦,“李虎,你不仅有巧思,更有仁心。朕今日算是开眼界了!”
李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自己这次算是过关了。
“内侍!”皇帝突然高声喊道。
“奴才在!”那位内侍连忙躬身应道。
“传朕旨意,封李虎为‘御膳司行走’,赐五品官服,月俸百两!‘送食坊’特许为宫廷御膳房提供送餐服务,并可扩招人手,由内务府拨付银两!朕要让这‘送食坊’,成为天下第一的送食之坊!”皇帝的声音响彻金銮殿。
李虎闻言,震惊得呆立当场。五品官服!月俸百两!这简直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连忙跪下,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叩谢皇恩。
09
皇帝的圣旨一出,整个长风城为之震动。一个市井小民,凭借着一个“送食”的营生,竟然被皇帝封为五品官,还获得宫廷供奉的殊荣,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李虎被封为“御膳司行走”后,虽然只是虚职,但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他穿上了崭新的五品官服,戴上了官帽,整个人显得更加精神抖擞。
“李哥,你现在可是大官了!我们这些兄弟,以后可要跟着你享福了!”阿顺和小石头兴奋地围着李虎转,眼中充满了崇拜。
李虎笑了笑:“什么大官不大官的,我还是你们的李哥,‘送食坊’的掌柜。咱们‘送食坊’能有今日,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要更加努力,不能辜负陛下的期望!”
他深知,皇帝的恩宠,既是荣耀,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不能因为一时的风光,就忘乎所以。
在内务府的协助下,“送食坊”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新的送食车被打造出来,更加精良,保温效果更好。伙计们也招募了更多,人数达到了近百人。他们都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戴着印有“御膳司行走”字样的竹笠,在城中穿梭,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李虎不仅要管理日常的送食业务,还要负责宫廷的特殊订单。皇帝对“送食坊”的服务赞不绝口,时常会点一些城中百姓喜爱的特色小吃,或是指定某个时辰,将某家酒楼的招牌菜送入宫中。
这日,皇帝突然下了一道旨意,要李虎将城中“状元楼”的“蜜汁烤乳猪”在午时三刻送入宫中。
“状元楼”的“蜜汁烤乳猪”是长风城一绝,皮脆肉嫩,香甜可口。但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出炉后,必须在半个时辰内食用,否则皮就会变软,影响口感。而且,这乳猪体积庞大,保温和运输都十分困难。
李虎接到命令后,立刻赶到“状元楼”与掌柜商议。
“掌柜的,这蜜汁烤乳猪,陛下要求午时三刻送到。从这里到宫里,即便是最快的路,也需一刻钟。这中间的保温和固定,可就全靠您了!”李虎焦急地说道。
“状元楼”的掌柜姓马,是个脾气火爆的老头。他拍着胸脯保证:“李大人放心!为皇上做菜,老夫自当竭尽全力!这烤乳猪,老夫会用特制的木架固定,再用棉布和厚纸层层包裹,保证送到宫里时,还是热气腾腾,皮脆肉香!”
李虎带着伙计们,将烤乳猪小心翼翼地放入特制的保温箱中。这次,他们动用了八名最强壮的伙计,两两一组,轮流推着送食车,以最快的速度向皇宫冲刺。
一路上,他们引来了无数百姓的围观。人们看着这支特殊的送食队伍,都感到无比自豪。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送餐,更是“送食坊”对皇帝的承诺,对长风城美食的荣耀。
当李虎和伙计们将烤乳猪送到宫中时,时间恰好是午时三刻。内侍检查后,发现烤乳猪果然皮脆肉香,丝毫没有变凉。
皇帝品尝后,更是赞不绝口:“好!李虎,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这蜜汁烤乳猪,比朕在御膳房吃的还要美味!”
龙颜大悦之下,皇帝再次赏赐李虎,并命内务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送食坊”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鼓励李虎将“送食坊”的模式推广到全国其他大城。
李虎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为那些曾经无依无靠的少年们,带来了光明。他们从最初的流浪儿、苦力,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御膳司行走”的伙计,每月拿着丰厚的俸禄,过上了安稳富足的生活。
10
“送食坊”在皇帝的亲自扶持下,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发展壮大。李虎按照皇帝的旨意,开始将“送食”模式推广到其他大城。他派遣得力伙计前往各地,教授他们制作送食车、保温箱的技术,以及管理和运营的经验。
短短几年时间,“送食坊”的分号便遍布玄武朝各大繁华都市。无论是江南水乡的精致点心,还是北地边塞的粗犷烤肉,只要是百姓想吃,都能通过“送食坊”送到府上。
李虎也从一个市井少年,成长为一名备受尊敬的朝廷命官,虽然官职不高,但影响力却非同一般。他时常被皇帝召入宫中,听取他对民生商贸的看法。
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他知道,“送食坊”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巧思和努力,更是因为他始终将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将诚信和品质视为生命。
这日,李虎在自己的府邸中,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送食坊”伙计,他们身着统一的服饰,推着轻巧的送食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当年,自己只是一个为了生计,冒着严寒酷暑,推着简陋小车送酱肘子的少年。如今,“送食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惠及无数百姓。
更让他欣慰的是,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吃苦的伙计们,也都过上了好日子。阿顺和小石头都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分号掌柜,在各自的城市里,将“送食坊”的理念发扬光大。
“李大人,今日陛下召您入宫,说是想尝尝城南新开的那家‘花家小厨’的麻婆豆腐。”内侍前来传旨。
李虎微微一笑,起身整理了一下官服。他知道,皇帝对“送食坊”的喜爱,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创新精神和民生服务的肯定。
他走出府邸,看着那辆即将载着美食驶向皇宫的送食车,心中充满了自豪。古老的时代,因为他的出现,多了一份便捷,多了一份温情。而这份温情,甚至能跨越重重宫墙,抵达九五之尊的餐桌。
李虎的“送食坊”,不仅改变了长风城的饮食习惯,也为后世的商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证明了,即便是最平凡的营生,只要用心去做,也能创造出不凡的成就,甚至能影响整个时代。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