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悄然上线到店团购业务,你会不会在下单前多比一比?今年三大平台纷纷加码本地生活服务,从补贴、流量到佣金率,背后是餐饮商家利润线的微妙博弈,也是你我钱包里的实惠选择。过去外卖“二选一”,如今吃饭买券像电商一样货比三家,这场“三国杀”到底改变了什么?
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川渝火锅门店中,团购订单占总订单近五成。随着、美团等平台激烈竞争,这个比例还在提升。一位知名火锅品牌负责人透露,自从加入心动榜后,“门店六成营收来自各类线上团购,没有这些渠道几乎活不下去”。对餐饮老板来说,新平台入局意味着更多客源,但也带来新的成本压力。
权威机构艾瑞咨询预计,到202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5.3万亿元,其中线上渗透率突破30%。阿里巴巴CEO蒋凡明确表示,要用500亿元投入撬动这个十万亿级市场。“现在餐饮业数字化只有20%,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他在财报会议上坦言,以往饿了么订单量仅为美团的三分之一,如今通过协同闪购、支付宝、闲鱼等入口集体发力,希望打破原有格局。
外卖业务因为配送履约复杂,仅阿里、美团、京东稳坐牌桌。曾短暂试水,很快宣布聚焦“到店”而非自建外卖。今年9月,高德地图发布扫街榜,对标大众点评;同月淘宝启动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到店试点。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全国铺开,将直接影响美食消费习惯——比如你搜索附近火锅时,不再只看大众点评或美团,也会顺手点进高德或淘宝首页。
相比送餐上门,到店业务更轻模式平台撮交易,无需担配送压力和成本。这降低了入场门槛,也让玩家变多。从双寡头(美团+)走向“三国杀”,核心竞争集中在三个维度——流量(谁能把人引过来)、供给(谁有更多靠谱好吃的小馆子)、价格与佣金(哪边便宜)。
以抽佣为例,目前主流数据是2.5%、美团5%左右。有北京老字号清真小吃坦言“我们利润低,只敢做熟客生意,上外卖亏不。但如果只做线上券,美好的事情就发生了。”他们选择上、不碰美团,更不做外卖,因为“两个百分点就是赚赔分界线”。
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变化最直观体现在优惠力度和选择自由。据财经故事荟采访,多数消费者下单前都会货比三家,“哪边便宜去哪边买”。迁移成本极低,只要一个APP切换,就能薅羊毛。而对于商户,大厂撒币补贴、新客户涌入也是难得机会。据统计,今年15万商户抢驻高德扫街榜,不少都是冲着新入口来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均享红利。以内容驱动型的平台如为例,大型连锁品牌靠自播或达人作屡创纪录,比如海底捞直播一天售出1亿+火锅券。但浙商证券复盘发现,中小甚至单体餐厅很难玩内容营销。“我们BD拉一些小门店冲KPI,但靠他们核销提成几乎没戏。”实际操作中,小馆子常常销量惨淡,有产品一年只成交十几单。这促使今年9月,推出烟火小店扶持计划,包括流量激励与达人探访,但效果尚待观察。有行业人士直言“最终还是推大品牌化率高。”
反观美团,其优势恰恰在于覆盖面广、中小长尾供给充足。截至2025年,全国1689万家相关企业中,中小占八成,美团队伍超过600万户,还保持两位数增速。不少新人BD被建议找成熟同行帮忙拓展新开,因为资源积累决定效率。美团队购核销率更高——目的性强,下单理性;而短视频直播间则容易冲动消费,两者形成鲜明对照。
这场混战之所以持续升温,还有几个关键因素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巨大且仍高速扩张。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数字化仅覆盖20%,未来几年还有数十亿级新增空间。到家业务虽然需求旺盛,却因履约重负导致亏损严重。例如假设每笔外卖收入70元,仅配送费就要1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单平均亏损超过50%。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平台逐步收缩自建配送队伍,把重心放回轻资产的“到店”赛道。在这里,高成长、高利润成为共识,据浙商证券测算,美团队酒旅板块运营利润率连续多年超38%。
第三,从用户体验来到家的覆盖度有限,比如全国五千多亿元规模的火锅品类,有85%收入来自堂食,仅15%依赖外送。如果只做送餐,就错失七成以上潜力。因此,各大厂积极布局全链路,希望同时绑定顾客和作方,提高粘性与留存。目前闪购日活跃用户已达1.5亿,每月交易买家超3亿,都存在强烈线下需求。
第四,新兴玩家也想分杯羹。小红书近期上线“小红卡”,号称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全国范围内打九折。不过不少网友反馈,比随时可退且折扣更大的主流APP,小红卡需要额外交年费显得诚意不足。这说明,在当前阶,多极并存才是常态,而一家独大的格局很难再现。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中国餐饮年度观察》显示,截至2024年底退出线上经营的企业中,有64%开业不到两年,全行业平均寿命降至15个月左右。这意味着先发优势减弱,新玩家随时可能崛。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每一次洗牌都是薅羊毛的新窗口,对于老板,则必须不断调整策略才能活下来。
面对这些变化,你可以怎么应对?
如果你经常在线上下订或者喜欢尝鲜,可以考虑关注不同平台的新活动,比价之后再决定购买渠道;如果你是个体经营者,不妨密切留意各个平台最新政策,例如免佣期、新客补贴,以及是否支持自主定价灵活结算。无论作为消费者还是老板,都要警惕过度依赖某一渠道造成的信息孤岛,一旦规则变动及时调整策略。对于刚刚推出的新功能如“小红卡”、高德扫街榜,可以先尝试体验,再根据实际效果决定是否长期使用,不必盲目跟风投入太多资源或资金。如果遇到账务结算延迟或者推广效果不佳,可提前做好风险预案,与客服保持沟通,并理规划库存及现金流,以防突发状况影响正常运营。
需要提醒的是,本地生活领域竞争虽激烈,但绝非零和游戏。在信息透明、多极开放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优惠力度还是商品质量,都值得持续关注更新。如果你发现某个平台出现霸王条款或者隐形收费,可以主动反馈投诉,为自己争取权益。也欢迎分享你的购物体验,让更多人受益于真实评价,共同推动生态优化。
怎么看这事?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