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导弹刚打完火光冲天,以为能镇住场,不料被一招彻底破防

好家伙,菲律宾那边搞了场大戏,在黄岩岛附近又是封海又是实弹射击,结果第二天发现,人家压根没搭理你这茬,反手就在自家院里划了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2025年9月9号那天,菲律宾海军可以说是把能拿出来的家伙都拿出来了。什么“米格尔·马尔瓦尔”号护卫舰、三艘快艇、两艘突击艇,天上有无人机,岸上还有海军陆战队,整了个“群岛综合防御”的大概念,听着挺唬人。

演习的高潮,是一架AW159直升机慢悠悠地飞起来,对着海上的靶子——一个模仿渔船大小的浮靶——打了一发“长钉NLOS”导弹。据菲方媒体的报道,一击命中,水花炸得老高。随后一艘导弹快艇也跟着来了一发,协同攻击。现场照片看起来,确实有那么点意思,菲律宾海军上下估计都挺激动,毕竟这是他们头一次实弹发射这款导弹。

可问题是,这“长钉NLOS”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说白了,这就是一款以色列人研发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弹重70公斤,最大射程也就25公里。当初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在山头后面或者楼顶上,阴掉几十公里外的坦克装甲车。菲律宾海军经费紧张,买不起正儿八经的反舰导弹,就动了脑筋,把这款导弹装在了巡逻艇上,硬是把它从“陆军”变成了“海军”。

拿这玩意儿去打手无寸铁的渔船或者小巡逻艇,那肯定是够用了,甚至有点大材小用。但要是想用它来对付正规的海军舰艇,那跟挠痒痒的区別也不大。现代军舰的电子战系统一开,这种依靠光电或红外制导的小导弹,很可能连目标都找不着,更别提它那点装药量了。

所以,这场声势浩大的实弹演习,与其说是展示武力,不如说更像是一场自我安慰。他们对着假想的“中国渔船”和“海警船”开火,似乎找到了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就在他们还沉浸在这种虚幻的胜利感里时,真正的“后手”来了。

第二天,也就是9月10号,中国国务院直接批准,在南海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动作,比任何导弹都来得更有分量。你还在那儿玩炮仗,我这边已经开始立法立规,搞生态保护,把实际控制和行政管辖权又夯实了一层。

一个是物理层面的肌肉秀,一个是法理和行政层面的釜底抽薪。高下立判。

这下,菲律宾方面彻底坐不住了。9月11号,菲律宾外交部发出“强烈抗议”,要求中方取消项目。这种抗议,听起来更像是气急败坏,因为他们知道这事儿没法逆转。中方的回应也是不咸不淡:不接受无理指责,你们自己别再炒作了。

这整件事看下来,菲律宾的角色就非常微妙。他们明知实力差距悬殊,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搞这种看着强硬、实则没什么用处的挑衅?

答案就在他们背后。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全面倒向美国,心甘情愿地充当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的“马前卒”。不久前在仁爱礁的那次大规模闯滩行动,最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被拦住后就悄悄返航了。这些行动,表演的性质远大于实际意义,主要是演给美国看的,表示“我很努力,该给的援助和支持可不能少”。

但拿国运当筹码,押上自家渔民的生计,这场戏演给谁看呢?台下的观众,真的在乎你的演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