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来聊聊咱们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特别是那些常规动力的家伙们。
之前咱们聊过咱们的核潜艇队伍挺热闹,像093B这些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今天,咱把目光投向另一支重要的水下力量——常规动力潜艇。
这支队伍规模不小,老外们揣测总共有60多艘,但眼下啊,正面临一个挺紧迫的换新问题,不少“老兵”是真的老了,到了该退下来的时候了。
先放眼看看全球,要说潜艇数量谁家最多,不少国外的观察机构都得提到咱们。
据他们估算,咱们海军的潜艇部队,凑一块儿得有80多艘!
细分下去,有20多艘是核动力的“深水巨兽”,剩下的那60多艘,就是今天的主角——常规动力潜艇。
当然,光比数量肯定不够意思,结构和质量更重要。
老美那边儿情况很特别,他们家海军凑出了近70艘潜艇,但清一色全是核动力的!
从早年间的“洛杉矶”级,到后来的“海狼”级、“弗吉尼亚”级,再到那些大家伙“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全是核动力驱动。
俄罗斯虽然也挺强,50多艘潜艇里头,核潜艇占了主导,有40来艘,常规动力的大约就10艘出头。
这么一看,咱们的情况跟这两家确实不太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常规动力潜艇才是咱水下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核潜艇数量相对少得多。
不过这些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随着咱们在核潜艇这块儿技术的突飞猛进,数量和性能都上了台阶,听说最近这两年,海军内部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叫“核常兼备,以核为主”。
这意思很明白,核常两路都要强,但未来担纲主力的,会逐渐转向核潜艇这个级别。
再看看咱们家门口的海域,那叫一个热闹。
日本、韩国、越南、印尼,甚至印度,都在水下布局了不少好手。
他们装备的常规潜艇,像日本的新锐“大鲸”级、韩国购买的德国214A型、印度引进的法国“鲉鱼”级等等,那性能都是国际公认的第一梯队水平,妥妥的世界先进水平。
网上很多军迷讨论说,这些邻居的新锐潜艇,完全有能力跟咱们现役的039B、039C这些主力常规潜艇掰掰手腕了。
回头说说咱自家这60多艘常规潜艇队伍,型号可真不少。
其中就有10艘是从俄罗斯买的“基洛”级。
这事得回溯到90年代和新世纪初了,咱们陆陆续续进口了12艘“基洛”级。
分三个小批次:最早的2艘是877型,后来有2艘636型,再之后又来了8艘更现代化的636M型。
掐指一算,1996年服役的那两艘877型,已经在2023年光荣退役,听说被做成展览馆啥的供参观了。
那两艘元老一走,现在舰队里就剩10艘“基洛”了。
但岁月不饶艇啊,就算是里面最年轻的一艘,服役年头也奔着20多年去了,全都迈入了服役生涯的“夕阳期”。
国外一些报道还提到,咱们海军序列里还有大约10艘035系列的潜艇,主要是035G型和035B型。
这些艇大多是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会儿建造成军的。
算算时间,它们和剩下的“基洛”级几乎差不多年纪。
潜艇这东西,尤其是常规动力的,一般设计服役周期也就25到30年。
这样算下来,上面说的那10艘“基洛”加上10艘035系列,在未来几年,甚至是十年内,就得一个接一个地告别现役了。
想想看,当年杂志封面上威风凛凛的“大洋黑洞”(指“基洛”级),如今也成了服役后期的“老兵”,真有点令人感慨。
进入21世纪后,咱们自主建造的039型潜艇家族开始挑大梁。
在2010年代之前,039G型(039改型的俗称)可是和“基洛”级并肩作战的主力型号。
可时间过得飞快,最早建造的那几批039G型,服役时间也已经超过20年。
据此推测,在未来5到10年里,现有的10多艘039G型,恐怕有一半左右也要陆续退役了。
算上上面提到的“基洛”和035系列的退役数量,未来十年的时间窗内,咱们海军常规潜艇部队退役总数很可能达到25到30艘之多!
如果换装加速,退役数字可能还要往上走一点。
那么,谁来填补这些“老兵”离开后的空缺呢?
现在咱们舰队里的常规潜艇主力,毫无疑问是039B型。
国外猜测的数量是接近20艘。
039B型作为咱们自家在2010年代搞出来的3000吨级潜艇,性能均衡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专门为自家海军造的039B似乎已经不再建造新的了,不过出口型的改进版本倒是在持续生产,说明底子够好,国际市场也认可。
目前,承担常规潜艇主力迭代重任的,是更新一代的039C型。
这款潜艇作为2020年代的新锐力量,在2022年首次亮相,现在正处在密集建造和交付期。
具体造了多少,服役了几艘?
这是高度保密的。
但从各种专业评估来看,039C的综合战斗力,比如在指挥控制系统、声纳探测、静音水平等方面,已经能和国际上最尖端的常规潜艇如日本的“大鲸”级、德国的212A型等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了,算是咱们常规潜艇技术的“顶梁柱”新锐。
然而,就算039C开足马力生产,在未来十年要完全接替掉将要退役的那30艘左右老艇的位置,也不太现实。
为什么呢?
一方面039C虽然先进,但建造毕竟需要时间,而且未来也可能会有更新的型号出现;另一方面,海军的发展战略在向“以核为主”倾斜。
所以,很多军事爱好者圈子里的共识是,039C未来可能会接替其中一部分退役艇的空缺,大概也就10多艘的样子。
那剩下的十来二十艘的空白由谁来填补呢?
这就得提到一个近年来被国内外媒体和军事观察家反复提及、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新型号——041型核动力攻击潜艇。
因为它体型相对较小,网络上不少爱好者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小虎鲸”或“小堆艇”。
按照各路靠谱或不靠谱的消息来源汇总,推测这个041型有几个关键点:
体型定位: 水下排水量可能在3000到4000吨这个区间。
相比咱们那些动辄七八千吨甚至万吨级的“大黑鱼”(核潜艇),它确实算“小个子”。
技术特征: 核心可能是基于成熟可靠的039系列常规潜艇的艇体进行深度优化(特别是039C的技术成果),最大的革命性变化在于——它装备了自主研发的紧凑型小型核反应堆!
这彻底解决了常规潜艇最大的软肋:水下持续作战时间和续航力。
性能优势: 得益于核动力的加持,041型在水下航速、长时间保持高隐蔽性的静音能力,以及持续作战范围(理论上是无限的,只要食物和氧气跟得上)上,对周边国家那些哪怕是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都将形成代差级别的绝对优势。
不用频繁上浮充电,想想都让对手头疼。
核心任务: 普遍认为,这种“小堆艇”的战略定位,就是牢牢钉死在家门口的重点海域。
它的任务核心就是高效、持久地掌控中国近海和黄海、东海、南海这些关键区域的水下态势。 不会去执行那些需要远渡重洋的深水任务,那是093、095这些“大洋刺客”该干的活。
有了“小虎鲸”们在家门口镇场子,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常规潜艇更专注: 现有的039B、039C等高性能常规潜艇,就可以从繁重的家门口巡逻、设伏等任务中抽身一部分精力,更加灵活地部署在第二岛链或更远的关键水域,或者承担更复杂的特种作战任务。大黑鱼释放潜能: 093系列、未来将大规模服役的095系列等大吨位核潜艇,就能彻底解放出来。
它们可以放开手脚,深入太平洋、印度洋等广阔的大洋深处,去执行战略威慑巡航、保护咱们日益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为航母编队提供水下屏障,甚至前出到战略要地执行远程打击等核心任务。 核潜艇的最大价值,不就在于这广阔大洋的深处吗?
总的来看,未来的蓝图大概是这样:到了2030年到2035年这个时间段,咱们海军潜艇部队的总数量很可能基本保持稳定,还是80多艘的水平,或者因为换代集中期也可能稍微下降到70多艘的规模。 但内部结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核潜艇成为绝对主力: 包括那些担负大洋任务的“大黑鱼”(093、095等),加上家门口“看家护院”的“小虎鲸”(041型),核潜艇的总数预计将大幅攀升,目标是达到40多艘!
这意味着咱们将拥有全球第二大规模的核潜艇力量,基本追上甚至有可能超越俄罗斯海军核潜艇的数量。
常规潜艇数量减半: 常规动力潜艇的数量则可能从现在的60多艘高位,压缩到30到40艘左右。
但这剩下的30-40艘,将都是像039C以及未来可能更新的型号这样的“精兵强将”,质量绝对不可小觑。
说一千道一万,从咱们海军目前的实际需求、技术水平和发展战略综合考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依然需要一支数量可观、性能顶尖的常规潜艇部队。
它们在近海防御、岛礁争夺、特定海域封锁等任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性价比在某些场景下也很高。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核潜艇——无论是远洋型的“大黑鱼”,还是区域型的“小虎鲸”——将逐步成为中国水下力量真正的脊梁和支柱。 这个“核常兼备,以核为主”的转型之路,充满了看点,也关系着我们能否牢牢掌握未来的水下战场主动权。
关于潜艇发展的故事,细节多着呢,咱后面找机会再继续慢慢唠。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