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药厂连夜换条款?美国医保新规:BMI到这数才给报

丹麦药厂连夜换条款?美国医保新规:BMI到这数才给报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特朗普话音刚落,一名制药公司代表突然晕倒,全场一阵混乱。2025年10月16日,美国政府跟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NovoNordisk)、美国本土的礼来公司(EliLilly)签了协议,要把GLP-1类减肥针的价格拉下来,还专门针对联邦医保系统做了调整。

现场气氛挺紧张,嘉宾出事之后白宫医疗组马上冲进来抢救,好在人没大碍。有人还以为是高管,其实不是——诺和诺德专门声明,只有他们CEO迈克·杜斯特达尔(Mike Doustdar)和美区副总裁戴夫·摩尔(Dave Moore)去了发布会,那位晕倒的是别家的人。

说回正事,这次协议让美国不少患者松了一口气。以前自费买GLP-1药,每个月账单能飙到四位数,有些品牌甚至更狠。据圈内数据,像Zepbound这种热门产品,美国用户付的钱比欧洲高出整整520%;Wegovy更夸张,高出欧洲同款价足足有个 1400%。就算普通人,不用保险,自掏腰包也得花上差不多五百美元每月。

政策细节翻出来看,这项叫“特朗普处方药计划”的合作,把注射型GLP-1费用直接砍到了每月约 350美元,两年后对无保险全自费群体再降至 250美元左右。Medicare参保者还能享受最低共付额,只要身体质量指数,也就是BMI超过35,就只需掏50块钱。这一下子把重度肥胖患者纳入了保障范围,不过商业保险那些超重或轻度肥胖群体暂时还不包括在里面。

新政还有点特别之处,比如每日口服版的新型GLP-1等着FDA审批,通过后起步价定在150美元。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明年打算推新品,但上市时间卡死在FDA流程上,到底啥时候能见分晓没人敢保证。

对于这些改动,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亲自站台,在椭圆形办公室讲,“这是美国患者的胜利,将挽救生命并改善数百万人的健康。”听起来很振奋,不过实际影响到底几何,还得市场慢慢消化。有读者觉得这么大的动作,是不是意味着减肥药终于平民化?但仔细琢磨,共付标准设得挺严,对应的是BMI 35以上那拨最难瘦下来的朋友,并没有普惠所有想控制体重的人。所以说,这波福利主要还是帮最需要医疗干预的大号群体,小胖子们估计暂时还只能观望。

再看看Medicaid,各州自由决定定价与实施时间,没有统一要求,有可能不同地方待遇天差地别。而且目前联邦医保只认诺和诺德家的Wegovy,用于超重加心脏病情况,对于单纯肥胖症其实还是空缺。如果真要全面覆盖各类型人群,美式医保体系恐怕还得再等等。但从企业角度看,无论是礼来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大卫·里克斯(David Ricks),还是丹麦那边迈克·杜斯特达尔,都公开表态支持扩大渠道,让更多患者能便宜用上创新产品。他们都提到司美格鲁肽这个分子,说它不仅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还能用于肝病、肾病以及各种心血管风险管理,相当于是多面手里的核心选手之一。

现场媒体追问的时候,还有官员透露未来采购省下来的钱将投向扩大适用范围。这种玩法其实也是变相推动整个市场往规范方向走。一方面压低价格,一方面提升准入门槛,把资源优先留给最急需帮助的人。从之前1000+美元一个月,到现在350甚至未来250元档,再配合部分特殊病例仅需50元共付,看起来确实是一场“砍价”大战,比国内常见医改新闻刺激不少。不过,新规执行细则还没完全落地,比如商保覆盖面怎么扩展、各州Medicaid最终方案如何收尾,目前都只是阶段性进展而已。不少圈内人士认为,即使有大幅优惠,现在买不起减肥针的小伙伴依然很多,因为无保险或者条件卡死仍旧是拦路虎。

值得注意的一点,两家公司预计明年会推出新一代口服版GLP-1类药物,如果顺利通过FDA审核,那又是一轮升级迭代。从注射剂转成吃片儿,对怕扎针的人来说绝对友好。当然首发定价150刀是不是长期有效,也没人拍胸脯保证。而此次协议被归为“最惠国待遇”,背后也是今年五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后的延续操作,为降低整体医药开支铺路。这套打法对于习惯高消费、高医疗成本的美国家庭而言,多多少少缓解一些压力,但远未达到全民通吃状态,大多数中产及以下家庭依然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用不用得起进口创新药都是现实问题,而非纸面上的数字游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