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逆袭”:利息净收入猛增28.5%背后的战略调整
曾被市场贴上“不务正业”标签的南京银行,在2025年三季报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利息净收入同比猛增28.5%至252.07亿元,这一数据不仅扭转了去年同期下滑1.36%的颓势,更推动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从50.87%跃升至60.09%。这一表现被业内人士称为“逆天增长”,背后折射出南京银行战略重心的显著调整。
从“债券之王”到传统存贷的回归 南京银行素有“债券之王”的称号,其非利息收入曾是其业绩的重要支撑。然而,今年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63%,其中公允价值变动亏损达3.34亿元,同比下滑翻倍,直接拖累了整体营收增速。这一变化与过去依赖金融市场业务扮靓业绩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Wind数据显示,南京银行在投资收益中通过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同比增加11.72亿元,但这并未能完全抵消公允价值变动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利息净收入的强劲增长成为南京银行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南京银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双重调整。负债端,南京银行储蓄定存新增846亿元,同比大增460亿元,而企业定存新增仅330亿元,较去年同期腰斩。这一变化反映出南京银行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主动减少高付息率的大额存单,优化负债结构。资产端,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2.34%,其中对公贷款新增1369亿元,零售贷款仅新增181亿元,显示出南京银行更倾向于通过企业贷款快速做大规模并提升收益。
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截至2025年9月底,南京银行总资产达2.96万亿元,距离“3万亿级俱乐部”仅一步之遥。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南京银行的风险指标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0.83%与去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313.22%,虽较去年底下降22.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拨备覆盖率的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利润空间,体现了“以丰补歉”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布局依然强势。金融投资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0%,其中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的增配尤为明显。尽管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千亿,但南京银行“债券之王”的地位并未动摇,其金融投资增速显著高于总资产和贷款增速。
战略调整的深层逻辑 南京银行的业绩变化,反映了其在市场环境变化下的主动求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传统存贷业务的息差压力加大,南京银行通过优化负债结构和聚焦对公贷款,实现了利息净收入的逆势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业务的波动性加大,公允价值变动的剧烈波动迫使南京银行重新审视其业务结构。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南京银行的转型也是城商行群体在激烈竞争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利率下行和金融监管趋严,城商行过去依赖的同业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回归传统存贷业务成为必然选择。南京银行的案例表明,即使是曾被质疑“不务正业”的银行,只要战略调整得当,依然可以在传统业务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未来,南京银行能否在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保持平衡,能否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持续优化息差管理,将是其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此次利息净收入的“逆天”增长,或许只是其战略转型的一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