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天是你最后一天上班了吧?”那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保安李师傅愣了一下,这七年来,这个乞丐很少主动说话。
“是啊,明天就正式退休了。”李师傅苦笑着回答。
乞丐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眼神突然变得犀利。
“那...跟我来吧。”老乞丐说完这句话,转身就朝街对面走去。
那一刻,李师傅觉得这个熟悉的乞丐,突然变成了完全陌生的人。
01
春城建设银行门口的那块地砖已经被踩得发亮。
李师傅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到岗,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门口那个熟悉的身影。
七年了,那个乞丐从来没有缺席过。
风雨无阻,寒暑不变。
乞丐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头发乱糟糟的,胡子拉碴,身上总是那件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外套。
他总是安静地坐在银行门口右侧的台阶上,面前放着一个破旧的搪瓷碗。
碗里偶尔会有几枚硬币,更多时候是空的。
李师傅记得七年前第一次见到这个人的场景。
那是个秋天的下午,自己刚刚调到这家银行当保安。
当时这个人就坐在门口,衣服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
“师傅,这里不能乞讨。”李师傅走过去说。
乞丐抬头看了他一眼,那双眼睛很清澈,不像一般流浪汉那样浑浊。
“我不影响别人。”乞丐的声音很平静。
“银行有规定,你在这里会影响客户。”
乞丐站起身,默默地往旁边挪了挪,坐到了距离银行门口三米外的位置。
“这样可以吗?”
李师傅看着他,点了点头。
从那天开始,乞丐就固定坐在那个位置。
春天的时候,他会在阳光下打盹。
夏天的时候,他会找那棵梧桐树的阴影。
秋天的时候,他会收集落叶垫在身下。
冬天的时候,他会缩成一团抵御寒风。
李师傅是个心软的人,看不得别人受苦。
第一次给乞丐递水,是在一个特别热的夏天。
“喝点水吧。”李师傅拧开瓶盖递过去。
乞丐接过水瓶,一口气喝了大半瓶。
“谢谢。”
这是乞丐第二次对他说话。
此后,李师傅经常会给乞丐带些吃的喝的。
有时候是包子,有时候是方便面,有时候是一杯热茶。
乞丐总是默默接受,从来不多说什么。
李师傅也不多问,他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银行的其他员工对这个乞丐并不友好。
大堂经理小张经常抱怨:“门口坐个乞丐,影响银行形象。”
保洁阿姨也会嘀咕:“这人也不知道从哪来的,整天坐在这里。”
客户经理小王更是直接:“李师傅,你能不能让他走远点?”
李师傅总是敷衍几句,依旧照顾着门口的这个人。
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乞丐确实不影响任何人,他从来不主动要钱,也不阻挡客户进出。
偶尔有好心人给他钱,他会点头致谢。
更多时候,他就是静静地坐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李师傅发现这个乞丐有些不寻常的地方。
先是他的手,虽然粗糙但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很整齐。
这不像一个长期流浪的人该有的手。
然后是他的坐姿,总是挺直腰板,即使是乞讨也保持着某种尊严。
还有他的眼神,总是很专注地观察着什么。
李师傅跟他说话的时候,发现这个人的词汇量很丰富。
“师傅,今天天气不错。”乞丐偶尔会这样开场。
“是啊,难得这么好的天气。”李师傅回应。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这样的用词让李师傅有些意外。
一般的流浪汉不会说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样的话。
李师傅开始留意这个人的一些细节。
每天早上八点,银行刚开门的时候,乞丐总会抬头看一眼。
每当副行长陈总的黑色奥迪开过来,乞丐的表情会微微变化。
每次银行有重要客户进出,乞丐的目光都会跟随一下。
这些细节让李师傅觉得有些奇怪。
一个普通的乞丐为什么会对银行的运营如此关注?
李师傅试着跟他聊天,想了解更多。
“师傅,你在这里坐了这么久,没想过换个地方?”
“习惯了。”乞丐回答得很简单。
“家人呢?”
“没有了。”
“以前做什么工作?”
乞丐沉默了一下:“做过很多。”
每次聊天都是这样,乞丐的回答总是很简短,从不多说。
李师傅也不好继续追问,毕竟每个人都有隐私。
冬天的时候,李师傅最担心这个乞丐。
春城的冬天虽然不算太冷,但夜里温度还是会降到零度以下。
李师傅经常下班前会提醒他:“晚上冷,找个暖和点的地方。”
乞丐总是点点头:“知道了,谢谢。”
有一次下大雪,李师傅实在担心,特地绕道去看了看。
发现乞丐不见了,心里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早上,乞丐又准时出现在门口。
衣服是干的,看起来找到了避雪的地方。
“昨晚去哪了?”李师傅问。
“找了个地方避避雪。”
“以后下雪天就别来了,太危险。”
“没事,我有地方去。”
这话让李师傅更加好奇,这个乞丐到底有什么样的过去?
春天又来了,这已经是乞丐在这里的第七个年头。
李师傅也快到退休年龄了,银行已经开始安排接替的人员。
新来的保安小刘才二十出头,对门口的乞丐很不耐烦。
“李师傅,这人天天坐在这里,看着就烦。”
“他不影响谁,别管他。”李师傅说。
“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
“不会出事的。”
李师傅知道小刘的想法,年轻人总觉得乞丐是社会的负担。
可是在李师傅看来,这个乞丐从来没有给任何人添过麻烦。
相反,有几次还帮过忙。
有一次银行门口的垃圾桶被风刮倒了,是乞丐主动扶起来的。
还有一次一个老太太在银行门口摔倒了,也是乞丐第一个上前扶起。
这样的人,不应该被歧视。
李师傅的退休手续办得很快。
人事部门效率很高,所有的文件都准备齐全了。
“老李,辛苦你了这么多年。”行长握着李师傅的手说。
“应该的,感谢银行对我的照顾。”
“退休了有什么打算?”
“回老家种种地,过过清闲日子。”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客套话说完,李师傅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保安室里没什么私人物品,几件换洗的衣服,一个水杯,几本书。
同事们都来送别,大家一起工作了七年,感情还是很深的。
“老李,到了老家别忘了联系。”
“一定一定。”
“有空回来看看。”
“会的。”
收拾完东西,李师傅最后巡视了一遍银行。
七年来,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很熟悉。
大厅里的每一个摄像头位置,每一个安全出口,每一个消防设施。
这些都将成为回忆。
02
走到门口,李师傅看到乞丐还是坐在老位置上。
“师傅,今天下班比平时早?”乞丐问。
“嗯,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最后一天?”
“退休了,明天开始就不用上班了。”
乞丐的表情有些变化,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这七年,谢谢你的照顾。”
“举手之劳,别客气。”
李师傅准备离开,走了几步,身后传来乞丐的声音。
“老李。”
李师傅回头,乞丐已经站了起来。
“有件事,想跟你说。”
“什么事?”
乞丐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眼神突然变得很认真。
“跟我来吧。”
“去哪里?”
“有些事情,该让你知道了。”
李师傅有些犹豫,不知道这个乞丐要带自己去哪里。
乞丐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
“相信我,不会有危险的。”
声音很平静,但透着一种无法拒绝的坚定。
李师傅点了点头,跟在乞丐身后。
两人沿着银行门口的街道往西走。
经过了一家小超市,一家理发店,一家早餐铺。
这条路李师傅很熟悉,平时上下班都会经过。
乞丐走得不快,似乎在考虑什么。
“你要带我去哪里?”李师傅忍不住问。
“很快就到了。”
十五分钟后,两人来到了城郊的一个工业区。
这里有很多废弃的厂房,看起来已经荒废很久了。
乞丐在一个看起来破败不堪的仓库前停下。
仓库的门上锈迹斑斑,看起来好多年没人来过。
乞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
这让李师傅很意外,一个乞丐怎么会有这个地方的钥匙?
咔嚓一声,锁头被打开了。
乞丐推开厚重的铁门,里面一片漆黑。
“进来吧。”
李师傅跟着走进去,乞丐按下了墙边的开关。
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李师傅彻底震呆了。
整个仓库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数百个保险箱,每一个都贴着银行的标签。
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银行内部结构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和时间。
李师傅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眼前的景象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这些保险箱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在这里?
那个坐在银行门口七年的乞丐,到底是什么人?
乞丐脱下了身上那件破旧的外套,露出里面一件虽然有些旧但很干净的白衬衫。
他的整个气质瞬间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卑微的乞丐变成了一个有着某种威严的中年男人。
“我叫陈明远,曾经是春城建设银行的副行长。”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李师傅彻底傻了。
副行长?那个坐在门口七年的乞丐,居然是银行的副行长?
“你...你不是...”李师傅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不是乞丐对吧?”陈明远苦笑一下,“确实不是,至少曾经不是。”
李师傅的脑子里一团乱麻,完全理解不了眼前的情况。
“为什么...为什么要...”
“为什么要装成乞丐?”陈明远接过话茬,“说来话长。”
陈明远走到墙边的那张银行结构图前。
“七年前,我发现了银行高层的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
“他们在私下里挪用客户资金,进行非法投资。”
“挪用资金?”
“对,金额巨大,涉及好几个亿。”
李师傅倒吸一口凉气,好几个亿,这是什么概念?
“我当时想要举报,可是没有足够的证据。”
“那后来呢?”
“后来他们发现了我的意图,反过来诬陷我贪污受贿。”
陈明远的声音很平静,但李师傅能听出其中的愤怒和无奈。
“所有对我不利的证据都是伪造的,但是看起来很真实。”
“你没有为自己辩护?”
“辩护了,但是没用。”
“为什么?”
“因为他们控制了所有的关键证人和关键证据。”
陈明远走到其中一个保险箱前,输入密码打开了箱子。
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文件、照片和录音设备。
“这些都是什么?”李师傅问。
“证据,七年来我收集的所有证据。”
“七年?”
“对,从我被赶出银行的那天开始,我就在收集证据。”
李师傅终于明白了,这个“乞丐”原来一直在进行一场秘密的调查。
“为什么选择坐在银行门口?”
“因为那里是最好的观察点。”
陈明远指着墙上的结构图。
“你看,银行的所有主要出入口我都能看到。”
“所有重要人员的活动规律我都记录下来了。”
“还有他们的车牌号、活动时间、会面对象。”
李师傅看着这些详细的记录,感到震惊。
这个人居然用七年时间,把银行高层的所有活动都调查清楚了。
“这些保险箱里都是证据?”
“对,按照时间和类别分类存放。”
陈明远打开另外几个保险箱。
里面有照片、录音、文件复印件,还有一些银行内部的机密资料。
“你是怎么搞到这些内部资料的?”
“方法很多,有些是从垃圾桶里找到的,有些是偷拍的,有些是录音。”
“这...这样做合法吗?”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为了揭露真相,我顾不了那么多了。”
陈明远的语气很坚定。
“而且我很小心,没有违法。”
李师傅看着这些证据,开始理解陈明远的行为。
一个被冤枉的人,用七年时间为自己证明清白。
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
“为什么选择今天告诉我?”李师傅问。
“因为你退休了,不再是银行的员工。”
“这有什么关系?”
“作为银行员工,你如果知道这些事情,可能会有利益冲突。”
“现在你退休了,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陈明远的考虑很周全。
“还有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
“七年来,你是银行里唯一真心对待我的人。”
“我相信你的人品。”
李师傅感到一阵感动,同时也感到一种责任。
“你希望我做什么?”
“帮我把这些证据交给相关部门。”
“为什么不自己去?”
“我的身份敏感,自己去的话可能会被质疑动机。”
“你不一样,你是银行的保安,熟悉内部情况,而且没有利害关系。”
陈明远的分析很有道理。
“而且,我需要一个证人。”
“证人?”
“对,证明这些证据的来源和收集过程。”
李师傅明白了,陈明远需要他作为证人,证明这些证据的真实性。
“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陈明远从一个保险箱里取出一个文件夹。
“这是当年诬陷我的伪造证据的原件。”
03
李师傅接过文件夹,仔细查看。
里面确实有一些看起来很可疑的文件。
字迹、印章、纸张都有明显的伪造痕迹。
“这些确实是伪造的。”李师傅说。
“还有这个。”陈明远拿出一个录音设备。
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几个人的对话声。
“陈明远已经开始怀疑了,我们得想办法。”
“做一套假账,说他贪污。”
“证据要做得真实一点。”
“放心,我们有经验。”
录音很清晰,李师傅能听出其中几个声音是银行高层的。
“这是什么时候录的?”
“七年前,他们商量怎么陷害我的时候。”
“你怎么录到的?”
“我当时在他们隔壁的办公室,隔墙有耳。”
李师傅彻底相信了陈明远的话。
这些证据确实很有说服力。
“你准备什么时候行动?”
“现在,就现在。”
“现在?”
“对,证据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再拖下去可能会有变数。”
陈明远从另一个保险箱里拿出一份详细的举报材料。
“我已经把所有的证据整理成册,形成了完整的举报材料。”
“你看看这个。”
李师傅接过材料,发现这是一份非常专业的举报报告。
时间线清晰,证据链完整,逻辑严密。
“你一个人做的?”
“对,七年的时间,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包括法律条文、会计知识、调查技巧。”
李师傅对这个男人更加敬佩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专业的调查员。
“我们现在就去举报?”
“是的,我已经联系好了纪检部门的人。”
“他们愿意接受这些证据?”
“愿意,因为证据太充分了,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
陈明远收拾了几个重要的保险箱。
“走吧,该为这七年的努力画个句号了。”
两人开车来到了市纪检委。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姓王的调查员。
“陈先生,您电话里说的材料带来了吗?”
“带来了。”陈明远把整理好的材料递过去。
王调查员接过材料,翻看了几页,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这些证据的来源需要详细说明。”
“我的朋友李师傅可以作证。”陈明远指着李师傅说。
“李师傅是银行的保安,对情况很了解。”
王调查员看向李师傅。
“李师傅,您能证明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吗?”
“可以。”李师傅点点头。
“我亲眼看到了陈先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而且我在银行工作七年,对内部情况很熟悉。”
“这些材料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
王调查员认真记录着他们的话。
“我们会立即展开调查。”
“如果情况属实,相关责任人将受到严厉处理。”
“同时,如果陈先生确实是被诬陷的,我们也会为他恢复名誉。”
三天后,春城建设银行发生了地震。
包括行长、副行长在内的多名高层被带走调查。
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这起金融腐败案件。
陈明远的清白得到了彻底证明。
纪检部门正式宣布,七年前对陈明远的指控完全是诬陷。
所有相关的处分和惩罚都被撤销。
银行也向陈明远公开道歉,并提供了巨额的赔偿金。
李师傅在这个过程中也受到了表彰。
他的正义感和勇气帮助揭露了这起重大的腐败案件。
陈明远拿到赔偿金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李师傅。
“老李,我想请你吃顿饭。”
“客气什么,应该的。”
“不,这七年来,如果没有你的善意,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你的每一杯水,每一个包子,都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两人来到一家普通的餐厅。
“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李师傅问。
“我准备开一家小店。”
“什么店?”
“便民超市,就开在银行附近。”
“为什么选择那里?”
“那里有我七年的回忆,有好的也有坏的。”
“我想用一种新的方式重新开始。”
陈明远的想法很简单,他不想再回到金融行业。
七年的经历让他明白,简单的生活可能更有意义。
“需要帮忙的话尽管说。”李师傅主动提出。
“真的?”
“当然,我退休了正好没事做。”
“那太好了,我正需要一个可靠的伙伴。”
两个月后,“明远便民超市”正式开业。
店面不大,但装修得很温馨。
陈明远负责进货和管理,李师傅负责收银和客户服务。
开业第一天,很多银行的老同事都来捧场。
大家对陈明远的遭遇都很同情,对他的坚持都很敬佩。
“陈总,以后我们都来你这里买东西。”
“别叫陈总了,叫我老陈就行。”
“老陈,你真是好样的,七年啊,一般人坚持不下来。”
“过去的事不提了,现在重新开始。”
李师傅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一切。
谁能想到,那个坐在银行门口的乞丐,居然有这样的身份和经历?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意外和惊喜。
超市的生意很不错,附近的居民都很喜欢来这里购物。
陈明远和李师傅的服务态度很好,价格也公道。
慢慢地,这里成了周围居民的聚集地。
大家买东西的时候也会聊聊天,分享一些生活的琐事。
陈明远很享受这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利益冲突,只有真诚的人际关系。
李师傅也觉得这样的退休生活很充实。
比在家闲着要有意思多了。
有一天晚上,两人坐在店门口聊天。
“老陈,你后悔过吗?”李师傅问。
“后悔什么?”
“放弃银行的高薪,来开这个小店。”
陈明远想了想。
“不后悔,这七年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
“金钱和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
“真诚和友谊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就像你对我的照顾,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纯粹是善意。”
“这比什么都珍贵。”
李师傅也有同感。
“这七年的经历,让我见识了人性的复杂。”
“有些人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有些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保持着尊严和原则。”
“你就是后一种人。”
两人相视而笑。
这种友谊,是从七年前那第一杯水开始的。
现在,他们成了真正的朋友和伙伴。
超市越开越红火,附近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两个好老板。
陈明远和李师傅也成了当地的名人。
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