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庆州这届APEC开到最后一天,不少人还是问,APEC到底都有哪些成员,这个圈子怎么划的呢?
先把门槛说清楚,APEC全称就是亚太经合,关键词在亚太和经合,地理先卡一层,要挨着太平洋的岸线,方向看向太平洋,经济再卡一层,重点聊贸易投资,不聊别的,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点了?
现在一共有21个成员,算一算,亚洲最多,差不多13个,里面把俄罗斯靠亚洲那一侧也算进去,然后北美有3个,南美2个,大洋洲3个,加起来正好是21个,这个分布一看就知道,贴着太平洋一圈站位,是不是有画面感?
还有个容易搞错的地方,APEC按经济体算,不是按国家算,所以会出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组合,我们这边的香港和台湾以经济体身份参与,名称有讲究,用的是CHINESE TAIPEI,只能谈经贸合作,别的话题不展开,这个事早有谅解备忘录,规则写得清楚,范围也定好了。
那问题来了,印度这么大体量,为什么进不了APEC,是不是有人故意拦门?简单说,不在太平洋沿岸,这道硬杠杠过不去,印度也申请过,确实想进,结果呢,没批,后来给了个观察员席位,可以旁听,可以在场边看,能参与到什么程度,基本就到这了,这个边界挺直白。
说回本届峰会,会场上还有个小插曲,美方领导人提前离场,把代表留下来继续开会,主角少了一个,气氛一下子轻了几分,是不是瞬间不一样了?
然后镜头转到四位站在一起合影的领导人,笑得挺开,新加坡的黄循财,新西兰的拉克森,澳大利亚的阿尔巴尼斯,加拿大的卡尼,四个人同框,这张合影火了,轻松,松弛,眼神有戏,你也看出了点信号吗?
细看这个阵容,后三个都出自五眼联盟,新加坡单列一边,不过都能玩到一起,这就是新加坡的路子,左右能聊,上下可谈,转身就能接上,灵活,实用,很新加坡。
再看加拿大,最近日子不太顺,经贸谈判时停时续,有报道说美方领导人一度不安排会面,卡尼这次来APEC,明显要找新通道,前几天合影,他站在边角,手还背着,拘谨多一点,现在美方提前走,他反而自在了,步子松了,和我们这边的互动也近了些,大家都在看,他在找什么机会呢?
是不是也能得出一个小判断,没有某个单一大国压着锣鼓,反而更容易坐下来谈合作,多边平台该有的样子出来了,APEC主旨本来就是互通有无,降关税,通市场,搞联动,放下包袱,怎么不更顺?
再回到APEC这个圈子,为什么强调太平洋沿岸,因为这是供应链主轴,从北到南,一条线串起来,能源矿产从南美走,制造组装在东亚接,市场在北美与亚洲分布,海上航线一条接一条,港口一个挨一个,距离近,货走得快,钱转得快,谈合作也就快,这个逻辑够直吗?
有人会问,那以后会不会扩容,印度有没有机会重启申请,会不会放宽门槛,地理限制会变吗,这些问题都在讨论,不过多数人还是认为,APEC先把亚太这块做扎实,扩圈要谨慎,先把桌上的饭吃好,再加菜不迟,务实一点是不是更稳?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点,APEC不签那种硬约束条款,更多是协调和自愿承诺,听起来松,其实落到关税配额监管上,一样能见效,再搭配双边多边小协议,效率也不低,灵活一点,空间就出来了。
本届开到尾声,合影笑脸不少,分歧也有,但气氛整体还行,交易所里看数字,港口看集装箱,企业看订单,比话术更实在,接着往下看吧,有报道说下一届轮到我们主办,到时候谁来,谁缺席,会擦出什么火花,值得再聚一次?
最后再确认一遍,APEC这21家,沿太平洋一圈站好,经济体为单位入座,印度暂不在内,香港和台湾按既定名称参与,经贸为先,不超边界,这些小知识记住没,下一次刷到APEC的话题,心里不糊涂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