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会谈结束,中方代表笑着离场,美方表态:非常有建设性

10月25日,吉隆坡。

资本市场一片狂欢,纳斯达克当天飙到了新高。原因居然是美方用了一句“非常具有建设性”来形容谈判。可在谈判桌上,中美双方的气场压得人透不过气。稀土供应、芯片封锁、农业票仓,全部搬上了台面,刀锋对着彼此,笑容却对着镜头。

这句“建设性”,在外交辞典里能便宜到什么程度?便宜到既能装作自己还在掌控局面,又不用真给对方让步。对特朗普政府来说,这就是遮羞布。它既掩住了高关税无果的尴尬,也给科技封锁留了一点退路。可美国代表说这话时,眼神躲闪。那是因为他们的“脱钩”计划,碰了钉子。

中方代表离场前的微笑不难读懂。因为握着稀土供应链的主动权,心里自然有底。美国官员则像在找合适的词盖住裂痕。历史真有讽刺意味,2018年特朗普拍桌子打贸易战,说“贸易战很好赢”。现在却为农业州票仓弯腰,还默许中概股回到纳斯达克。

稀土这一张牌,中国打得很稳。2010年钓鱼岛危机时,中国对日本稀土禁运,直接让日本军工生产线停摆的旧账,美国当然记得。如今F-35战机的生产线,导弹的制导系统,哪个离得开中国的镝、铽?资源是底气之一,另一半底气来自军事实力。南海的福建舰,东风导弹对着关岛,这些都是防范美国在马六甲海峡搞小动作的保障。

有军事评论员一句话说透了:“美军‘里根’号航母在南海转向时,‘建设性’谈判才有了物理基础。”意思很直白,没有战略优势,谈什么都只是表面文章。

科技战那边,美国刚用禁售令卡英伟达A100芯片,中国立刻暂停美国大豆进口。对农业票仓来说,这就是迎面插刀。尤其是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们,他们忘不了2018年中国加征25%关税后,大豆期货价格狂跌20%的惨状。这种打击,直戳中期选举要害。

美国政客喜欢喊“科技脱钩”,可中国的粮食打击更让他们难受。拿破仑大陆封锁的故事还在书里,美国听不懂其中的警示,霸权国一旦断了自己的粮,就等着选票流失。

回望历史,可以看到博弈的套路。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本选择了妥协,还失去了未来三十年的产业领跑权。创始人盛田昭夫的那句“我们输掉的是未来三十年的产业主导权”,如今听来依然刺耳。今天的中国在吉隆坡很硬气。华为顶着5G封锁,还能拿下全球基站订单,就是例子。美国曾引以为傲的半导体行业协会自己都承认,中国芯片自给率到2025年将达70%。这数字是美方谈到所谓“科技合作”时嘴角抽搐的原因。

四天的会谈没有结束,但天平已经倾斜。当中方代表在休会时悠闲喝着马来西亚白咖啡,美方团队却深夜连线白宫。这样的对比很难说谁是心里稳的人。

有人把这场博弈叫做21世纪最重磅的经济对决,但它早已不是关税表上的数字比拼。它是在稀土、科技、粮食这些关键领域的持久消耗。这次的资本市场惊喜,不过是对三句空话的自我安慰。真正的台面下博弈,是谁能牢牢握住核心技术、粮食安全和稀土命门。

稀土是筹码,芯片是阵地,粮食是选票。三个关键点绑在一起,就成了谈判桌上最大的底牌。这场吉隆坡的较量,表面波澜不惊,可暗潮比关税数字凶得多。

美方现在是两头受压。一边要稳住科技封锁的阵脚,一边又不能让农业州炸锅。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用“非常具有建设性”来做外交包装,因为真话说出来,只会让资本市场掉头向下。

在东南亚的这张谈判桌上,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中国习惯以历史和现实一起算账。稀土牌的使用,不只是短期策略,它的心理威慑在于让对手时刻想起资源依赖的脆弱。

美国懂不懂这个道理?懂。但他们更怕的是票仓动摇。大豆禁令本质上是政治武器。它让农场主去找联邦政府问:为什么和中国谈不拢?

谈判会继续,军舰也会继续在海面转向,市场还会因为一两句话涨跌。但吉隆坡这几天的场景已经说明了一件事:所谓“建设性”,在强硬的现实面前毫无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