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unitense “The 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 (BLA) becomes China's big trouble?” (编译 美智库:“俾路支解放武装”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的大麻烦?), BLA China trouble, 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 attacks on Chinese interests, The BLA becomes South Asia’s Most Effective Insurgent Group Jamestown Foundation, 中巴经济走廊 俾路支解放武装 袭击.这么说吧,你以为咱们在海外搞基建,最大的麻烦是供应链出岔子,或者拉不到投资?格局小了兄弟。就在巴基斯坦那片鸟不拉屎的崎岖山地里,藏着一帮自称“俾路支解放武装”(BLA)的狠人,他们不光劫火车,还专挑咱们的人和项目下手。
最近这事儿闹得有点大,连山姆大叔都看不下去了,大笔一挥把 BLA 列入了“外国恐怖组织”名单。好家伙,巴基斯坦政府估计在伊斯兰堡开了香槟庆祝,觉得这是外交上的巨大胜利。但你要是觉得一张来自华盛顿的A4纸,就能挡住俾路支荒漠里的子弹,那就太天真了。[1] 这帮老哥非但不怕,反倒觉得这是个“合法性认证”,跟得了什么荣誉勋章似的,立马成了他们招兵买马的活广告。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一个地方闹分裂的武装,怎么就一步步成了南亚地区最扎手的刺儿头,还偏偏要跟我们过不去?
这帮人以前其实挺low的,主要业务就是搞点小破坏,炸个输电塔、扒个铁路啥的,主打一个“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但你还别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家现在早就鸟枪换炮了。[2] 开始玩儿协同作战,直接冲着军营、运输车队和安检站就去了。去年甚至还搞了个“2024年战果报告”,号称干掉了545个巴基斯坦军警,这数据水不水先不说,但这股子嚣张劲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的转型升级,那叫一个“与时俱进”。首先,领导层换血了。以前都是些部落长老说了算,老一套的江湖规矩。现在不一样了,上来了一帮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小青年,脑子活络多了。他们不搞一言堂,改成“开会研究”,还特别会玩社交媒体,把那套“反抗叙事”包装得有声有色,把巴基斯坦政府描绘成掠夺资源的“带恶人”,一下子就把当地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都忽悠瘸了。
更骚的操作是,他们还搞起了“性别包容”,连娘子军都拉进了队伍。女性成员不仅负责后勤宣传,甚至还参与武装袭击的核心行动。这一套组合拳下来,BLA的支持率蹭蹭往上涨,据说现在队伍都拉到五六千人了。
你说巴基斯坦政府就不管吗?管啊,但他们的招数实在是太糙了。在伊斯兰堡的精英眼里,俾路支的问题从来不是民生问题,而是安全问题。解决方式简单粗暴:镇压,镇压,再镇压。他们通过的反恐法案,能让执法机构不经起诉就把人关起来,这不就是把“强迫失踪”合法化了嘛?这种高压锅式的反恐政策,不出事才怪。结果就是,越打压,反抗的人越多,源源不断地给 BLA 输送新鲜血液,简直是最佳第六人。
这时候,咱们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就华丽丽地躺枪了。[3] BLA的那帮“高材生”们脑子一转,发现这简直是天赐的宣传素材啊。他们把CPEC描绘成“新时代的东印度公司”,说我们是来帮着巴基斯坦政府一起“掠夺”他们资源的。这么一来,袭击中国公民和项目,就不再是简单的地方冲突了,而是瞬间拔高到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地缘政治高度。[1][4] 通过制造国际热点,他们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把水彻底搅浑。[2][5]
说白了,BLA能从一个地方上的“街溜子”团伙,混成今天让几大国都头疼的狠角色,根子就在于,他们的存在确实戳中了俾路支地区的一些真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政治上被边缘化等等,这些都是几十年来积累下的老黄历。巴基斯坦政府要是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只知道用拳头说话,那这潭水只会越来越深。
如今美国人跳出来给 BLA 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短期看似乎帮了巴基斯坦一把,但长远来看,这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1]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对于那些在贫瘠土地上挣扎的俾路支年轻人来说,BLA 给他们画的“独立建国”的大饼,远比政府空洞的承诺来得实在。只要这片土地上的不满情绪还在发酵,那“俾路支解放武装”的故事,恐怕就还远远没到大结局的时候。而我们夹在中间,这麻烦,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