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歼-20,美军恐怕还真不会早在2016年就想重启F

2016年,一架喷涂着“CBJ10-300”字样的歼-20引起了外媒的注意。

这串数字被解读为中国已经列装了300架歼-20。

美国空军高层看到这消息,心里咯噔一下。

F-22才195架,还停产了十几年,这仗还怎么打?

《防务新闻》直接喊话:“赶紧重启F-22生产线!再不搞,空中优势就没了!”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马克·威尔什更狠,直接放话:“别等六代机了,先把F-22拉回来!”可问题是,喊了这么多年,F-22生产线至今没动静,为啥?

F-22,曾经是美军的“王牌”,全球第一款五代机,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样样顶尖。

2011年,生产线说关就关,总共就造了195架。

这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辆超跑,结果刚开几年,厂家说“不造了,配件自己想办法”。

国会老爷们觉得造F-22太贵了,一架顶三架F-35。

洛马工程师也挠头:“那……要不咱省点钱?”空军将领拍桌子:“省个锤子!中国歼-20都要上天了!”结果?

生产线还是拆了。

2016年,歼-20首飞成功,美军彻底慌了。

美国国会算了一笔账:重启生产线得100亿美元,单机成本2.16亿美元,还不算后期涨价。

再产194架,至少500亿美元。

空军高层心里苦啊:“这哪是造飞机?这是烧钱啊!”可问题是不重启,拿啥跟歼-20拼?

F-35?

那玩意儿连超音速巡航都费劲!

美军这些年,项目超支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常见。

“哨兵”核导弹,预算超支1410亿美元,直接下马。

朱姆沃尔特驱逐舰,说好30亿一艘,结果70亿还一堆毛病。

这就像你去装修,预算10万,最后花了30万,墙还裂了。

F-22?

谁敢保证2.16亿一架不涨价?

美军军费1万亿美元,听着吓人,可真正能买装备的,只有20%。

人员工资占20%,海外基地维护占40%,研发占20%,买装备占20%,还得陆海空三军分。

这就跟工资一万,交完房贷车贷,剩两千吃饭一个道理——“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现在空战早不是“比谁飞机多”的时代了。

歼-20S搭配无人僚机,就像“老司机带无人机小弟”,你F-22再能打,能1V10?

有人机当指挥,负责决策;无人机当“导弹卡车”,远程输出。

F-22航程短,在亚太咋混?

总不能后面天天跟几架加油机吧?

那加油机不就是活靶子?

美军现在头疼的不是“重启F-22”,而是六代机到底啥时候能出来?

F-35还能不能救?

回头看看那架“CBJ10-300”的歼-20,美军心里恐怕只剩一句:“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关生产线啊……”

F-22的停产,表面上看是成本问题,实际上背后是美军战略调整的缩影。

欧洲战场和亚太战场完全不同。

在欧洲,美军基地遍布,F-22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根本不是问题。

可到了亚太,作战半径和航程就成了硬指标。

总不能时时在F-22的后面配套几架加油机吧?

要是这样的话,这些加油机的生存空间可就太小了。

无人僚机问世后,有人战机的数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大国空军更在意的是如何更快打掉对方的预警机、加油机等空中体系的战略目标。

你的预警机被我打掉了,我就肯定比你看得远,再加上我空空导弹的射程至少能达到200公里,这场仗完全就是顺风局了。

这恰恰是F-22这类以欧洲战场作为背景研制的战机的弊端。

时代变了,现在早就不是搞军费竞赛那个年代了。

尤其是无人僚机问世之后,有人机更多就是承担空战指挥的角色。

现在几乎海陆空三军都在走这条路,坦克也有这种趋势,055大驱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再过度看重战斗机数量这个指标了。

美军现在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F-22的问题,更是整个军事战略的调整。

六代机的研发已经提上日程,F-35的Block4版本迟迟未能推出,无人僚机的战术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F-22的重启计划,或许只是美军在新时代空中力量建设中的一个插曲。

未来空战的模式,将更加依赖于体系化作战,而非单一装备的数量优势。

回头看看那架“CBJ10-300”的歼-20,美军心里恐怕只剩一句:“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关生产线啊……”可话说回来,拆掉F-22生产线还真不说是战略失误,甚至还是一种高瞻远瞩。

如果不拆掉,就根本没办法面对歼-20逐渐提高的生产批次。

现在已经有歼-20S这种五代半战机了,能够搭配无人僚机联合作战,这可是一套体系。

如果F-22生产线没拆,美国国会就可能天天要求升级F-22,你觉得洛马能做到吗?

但凡能做到,F-35的Block4版本早就出来了,更别说现在还有六代机上门分钱。

别管F-47是真的还是假的,美国肯定是要研制六代机的。

前有F-35这个能替美国赚钱的战机,后有能给美国继续待在全球第一空军梯队的战机,F-22能替美国做什么?

其实无人僚机出来之后,再一味讨论有人战机的数量是真没什么太大意义。

无人僚机的这套战术就是为了让无人机充当空中导弹发射平台,有人战机充当指挥和指导角色。

超视距空战发展到现在已经明显有了一个变化,大国空军更在意的是如何更快打掉对方的预警机、加油机等空中体系的战略目标。

说的再直白点,你的预警机被我打掉了,我就肯定比你看的远,再加上我空空导弹的射程至少能达到200公里,这场仗完全就是顺风局了。

这恰恰是F-22这类以欧洲战场作为背景研制的战机的弊端,欧洲和亚太的情况截然不同,美军在欧洲遍布基地,对F-22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根本就没什么严苛要求,反观亚太,作战半径和航程是硬指标,这也是我们越来越把重型战机作为主力战机的重要原因。

总不能时时在F-22的后面配套几架加油机吧?

要是这样的话,这些加油机的生存空间可就太小了。

时代变了,现在早就不是搞军费竞赛那个年代了。

尤其是无人僚机问世之后,有人机更多就是承担空战指挥的角色,现在几乎海陆空三军都在走这条路,坦克也有这种趋势,055大驱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再过度看重战斗机数量这个指标了。

本文就是要把正能量给传递出去,把社会的主流旋律给弘扬起来,可没带一点不良的引导哦。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立马进行改正或者删掉相关内容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