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杯赛场上又见污秽一幕,布基纳法索中场安东尼·塞梅尼奥成了最新受害者,对阵莫桑比克的比赛里,种族主义辱骂从看台砸向他。国际足联这次反应倒算快,确认道德委员会已经介入调查。主席因凡蒂诺又搬出“零容忍”的陈词,非洲足联跟着表态要严惩,听着都挺耳熟。
塞梅尼奥效力的昂热俱乐部发了份声明,措辞标准得像从模板里复制粘贴的——“全力支持球员”、“强烈谴责歧视行为”。职业俱乐部的标准动作罢了。倒是球员本人没公开说话,这种沉默反而更刺眼。被骂的人往往还得保持风度,想想就憋屈。
这类事件处理流程快成固定剧本了:媒体曝光,足联谴责,调查启动,然后……然后多数没了下文。2023年巴西球员维尼修斯在西甲被辱骂那回,闹得全球皆知,最后处罚力度?轻飘飘。塞梅尼奥这事发生在非洲杯,关注度低一截,结果恐怕更悬。调查能查出具体责任人吗?球场广播警告、空场比赛这类不痛不痒的惩罚,真能吓阻那些藏在人群里的懦夫?
对比欧洲联赛近年搞的反种族主义宣传,非洲足联的动作总慢半拍。口号喊得响,落地措施跟不上。球场安保对歧视行为常常视而不见,举报机制也形同虚设。这次要是又雷声大雨点小,下次换个球员遭殃只是时间问题。因凡蒂诺总爱提“足球团结世界”,可连自家后院这摊烂事都收拾不干净,听着有点讽刺。
俱乐部层面的支持当然必要,但指望昂热一家法甲球队改变整个环境?不现实。塞梅尼奥回到俱乐部训练场,暂时远离风暴中心,可心理阴影不会自动消失。职业球员的心理韧性是强,不代表活该承受这些。足联与其赛后发声明,不如赛前把预防措施做实。比如强制球场配备能精确定位辱骂者的麦克风系统,早几年就有技术了,推广起来却拖拖拉拉。钱的问题?还是决心问题?
说到底,每次谴责都像在填补一个无底洞。足球管理机构习惯了危机公关模式——出事,灭火,等下一次出事。维尼修斯那次全球哗然都没换来制度性变革,塞梅尼奥事件引发的波澜小得多,结局大概也能猜到。改变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和持续的强硬手段,而不是主席们的话术表演。可惜,后者总是更省成本。
昂热的声明里还有句话,“与塞梅尼奥站在一起”。这话听着不错,但真正的“站在一起”,得是让球员踏进球场时,不用先做挨骂的心理建设。现在看,离这天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