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载机有哪些主力机型?歼 - 15 和歼 - 35 为何是核心战力?

捍卫海疆的 “海天利剑”:盘点中国舰载机家族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海洋权益的争夺愈发激烈。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博弈不断升温,地缘政治冲突、军事安全威胁等因素相互交织,使得海洋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航母,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力量,其战斗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舰载机的性能与种类。拥有强大的舰载机力量,不仅能有效捍卫国家的海疆安全,还能在国际事务中提升国家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中国,作为海洋大国,近年来在舰载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起了一个种类较为齐全、性能先进的舰载机家族。

重型 “飞鲨”—— 歼 - 15

歼 - 15 是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绰号 “飞鲨”。它的诞生历程颇为曲折,其研制工作基于歼 - 11,并参考了苏 - 33 舰载机 T-10K 原型机。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大量引进苏 - 27 并实现国产化,在此基础上,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从乌克兰获得苏 - 33 原型机,中国海军决定发展歼 - 15 舰载机,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承担研制任务。

歼 - 15 采用双发、单座、固定翼、后掠翼布局,拥有可折叠机翼,新增了鸭翼,配装 2 台大功率发动机,这使其具备强大的动力。其机身大量采用复合材料,有效减轻了重量,提升了飞行性能。在武器装备方面,歼 - 15 拥有 12 个武器外挂点,可挂载多种武器,包括 PL-8 近距空空导弹、PL-12 中距空空导弹、鹰击 - 83 反舰导弹等,对空、对海作战能力出色。2009 年 8 月 31 日,歼 - 15 成功试飞;2012 年 11 月 23 日,首次成功降落在辽宁号航母甲板上,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中国航母舰载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歼 - 15 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无论是应对周边海域的安全威胁,还是在维护南海等重要海域的主权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隐身 “尖兵”—— 歼 - 35

在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隐身战机逐渐成为空战主角的背景下,中国推出了歼 - 35 隐身舰载战斗机。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海军在隐身舰载机领域的空白。从性能参数来看,歼 - 35 采用双发设计,配备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高隐身性能、高载弹量、高飞行速度等优势。与美国的 F-35 相比,歼 - 35 有着更远的作战半径。这得益于其在设计上对燃油搭载量以及气动布局的优化,使得其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执行任务,极大地拓展了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范围。

歼 - 35 在武器系统方面同样先进,内置弹舱可携带多枚先进的空空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对空中和地面目标都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其隐身性能使得敌方雷达难以探测,在战场上能够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目前,歼 - 35 已进入低速初始生产(LRIP)阶段,按照美国 “战区” 网站说法,已经看到的生产批号为 0011 和 0012,意味着至少有 12 架歼 - 35 交付中国海军。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高强度海战中,歼 - 35 将成为中国海军夺取制空权的关键力量,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应对潜在的外部军事威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空中 “大脑”—— 空警 - 600

预警机在现代空战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 “空中大脑”。空警 - 600 作为中国首款真正意义上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对中国海军作战体系的完善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配备了 UHF 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能够有效探测隐身目标,如 F-22、F-35 等先进战机。

空警 - 600 在对空探测距离上可达数百公里,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和分析。其搭载的先进数据链系统,可将探测到的信息实时传输给航母以及其他作战舰艇和飞机,实现战场信息的共享与协同作战。与美国海军的 E-2D “鹰眼” 预警机相比,空警 - 600 在某些性能上毫不逊色。例如,在对低空目标的探测精度方面,空警 - 600 通过优化雷达算法和天线设计,具备更高的精度,能够更早地发现贴近海面飞行的敌方反舰导弹等目标,为航母战斗群争取更多的预警和拦截时间。它的出现,弥补了中国海军此前在远程预警探测方面的短板,使得中国航母战斗群在远海作战时,能够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防空预警体系,有效提升了应对空中威胁的能力。

多面 “能手”—— 舰载直升机家族

直 - 9

直 - 9 属于 4 吨级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引进法国专利研制生产。其用途广泛,可用于人员运输、近海支援、海上救护、空中摄影、海上巡逻、鱼群观测以及护林防火等多种任务。在海军作战体系中,直 - 9 也有着重要作用。以直 - 9 为基础,1987 年 12 月,为中国海军改装的直 - 9C 舰载直升机成功首飞。定型后的直 - 9C 装备有搜索雷达、吊放声呐和反潜自导鱼雷,主要用于执行反潜任务。在复杂的国际海洋环境中,反潜作战至关重要,直 - 9C 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和较为先进的反潜设备,能够在近海以及中距离海域对敌方潜艇进行搜索和攻击,为航母战斗群以及其他舰艇编队提供反潜保护。此外,在 2018 年 4 月 12 日的海上大阅兵中,一款携带 4 枚导弹的直 - 9 直升机亮相,即直 - 9D,它是基于直 - 9C 改型的新型反舰直升机,被网友称为 “导弹艇杀手”,具备对敌方小型舰艇的打击能力,增强了中国海军在近海防御中的作战手段。

直 - 18

直 - 18 是中国自行研制的 13 吨级大型通用直升机,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在直 - 8 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直 - 18 的载荷能力较大,内部容积宽广,这使得它能够承担多种任务。它可加装完善的搜索设备、武器,执行反潜或救援任务。直 - 18 海军型于 2013 年首次露面,后续又发展出了直 - 18J 预警型和直 - 18F 反潜型。直 - 18J 预警型直升机在航母编队中承担着预警任务,虽然其性能与固定翼预警机空警 - 600 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固定翼预警机数量有限或执行特定任务时,直 - 18J 能够作为补充力量,为航母战斗群提供一定范围的预警支持。直 - 18F 反潜型则凭借其较大的载重量,可携带更多的反潜设备和武器,在远海反潜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搜索范围广、持续作战时间长,能够有效应对敌方潜艇在远海对航母战斗群的威胁。

直 - 20

直 - 20 是国产最新一代 10 吨级通用直升机。它最大起飞重量为 10 吨,巡航时速 300 千米左右,载重能力强,机舱内至少可载 12 名步兵,能够吊运 4 吨物资。在舰载应用方面,直 - 20 只要将机头下方换装成搜索雷达,机身两侧加增短翼与武器及设备挂架,再对机身进行防腐蚀处理,便能够同时搭载 20 枚左右的声呐浮标,成为优秀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当前,中国海军驱逐舰、护卫舰搭载较多的是进口的 10 吨级卡 - 28 直升机,但卡 - 28 后续维护较为麻烦。直 - 20 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性能与卡 - 28 相当,且在零部件供应和维护保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海军舰艇的作战需求。在未来的海战中,直 - 20 将成为中国海军舰艇反潜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的舰载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从歼 - 15 到歼 - 35,从空警 - 600 到各类舰载直升机以及新兴的舰载无人机,每一款舰载机都有着独特的性能和使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些舰载机共同构成了中国海军捍卫海疆的强大力量,它们是中国海洋权益的坚定守护者,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中国舰载机家族还将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海洋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舰载机在持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