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吧,越想越觉得有点魔幻。
长江存储,这个名字现在是越来越响了。他们最近干了件什么事呢?简单说,就是不仅把267层的3DNAND闪存芯片给捣鼓出来了,而且是量产,真刀真枪地往外卖了。甚至,他们的人已经在实验室里琢磨怎么搞定300层以上那玩意儿了。
你敢信?这太不合常理了。要知道,从2022年10月开始,美国人可是带着日本、荷兰一块儿,把能想到的法子都用上了,什么先进设备禁运,年底更是直接一脚把长江存储踹进了那个“实体清单”。明摆着就是要把你的技术天花板,死死地按在128层,让你动弹不得。
结果呢?这哪是锁住了,这简直是捅了马蜂窝。长江存储非但没趴下,反而跟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硬生生搞出了个历史性的技术飞跃。这一蹦,直接让中国在存储芯片这个高手如云的牌桌上,有了敢跟顶尖玩家叫板的底气。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主角被打下悬崖,结果捡到一本绝世秘籍。
长江存储的这本秘籍,叫“Xtacking4.0”。这东西,跟三星、美光他们走的完全不是一条路,简直就是把教科书给撕了,重新写了一套规则。
你想啊,以前大家是怎么玩儿的?就跟盖摩天大楼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码,64层、128层、200层……越往上,那难度就不是加法,是乘法,甚至是指数级的。光是把那么深的孔打得笔直,良品率控制得住,就够工程师们掉光头发了。
但长江存储换了个脑筋。他们不硬盖。他们玩起了拼接。
说白了,就是把一栋超高层大楼,拆成上下两截,分开来造。比如,我在A晶圆上造个150层,舒舒服服地把工艺调到最优;再在B晶圆上造个144层,也弄到完美。然后,用一种叫“混合键合”的神奇技术,像做三明治一样,把这两块晶圆面对面,“啪”一下,严丝合缝地粘在一起。你看,294层不就出来了?
这种模块化的骚操作,带来的好处简直了。它不是硬碰硬地去挑战物理极限,而是绕了过去。而且制造效率和灵活性高得吓人。哪个模块技术落后了,我就升级哪个,不用把整栋楼推倒重来。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市场上,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连国际上那个专门拆解芯片的机构TechInsights,把长江存储的芯片拆开一看都傻眼了,直说这是市面上头一个用上200多层技术的玩意儿,把TLC闪存的存储密度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当然了,这个江湖里可不止一个玩家。你在这儿搞乾坤大挪移,别人也没闲着。SK海力士那边跟疯了似的,率先喊出了321层;行业老大哥三星,憋着大招,说明年就要量产300层以上的第九代V-NAND;美光和日本铠侠也都在后面紧追不舍,铠侠甚至放话说要搞332层。
整个行业,都在朝着300层以上那个新战场玩儿命地冲。
长江存储现在的层数,单拎出来看,确实还不是最高的。但可怕的是它的速度。你回头看看,2017年,他们才刚搞定64层,2019年到128层,现在直接干到了267层。人家国际大厂花了快15年走的路,他们不到8年就跑完了。这速度,你放半导体这行里,简直就是开挂。更要命的是,他们已经在设计超过300层的设备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满足于跟跑,他们在想办法找机会超车了。
可是,光有剑不行,还得有盾,一个能扛住所有明枪暗箭的厚盾。这个盾,就是产业链的国产化。长江存储比谁都清楚,技术突破得再漂亮,要是设备、材料全捏在别人手里,人家随时能让你断炊,那都是白搭。
所以,有个消息就特别提气。听说啊,就在今年下半年,长江存储的第一条“纯国产化”产线,就要开始跑起来了。这信号太重要了,意味着从0到1的那一步,可能真的要跨过去了。
现在的生产线上,国产设备的比例据说已经到了45%左右,这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了。像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北方华创的清洗设备,这些国产装备,早就不是摆设,是真的在产线上挑大梁了。
但最硬的骨头,谁都知道,是光刻机。你看2016到2021年的采购数据,美、日、荷三国的设备占了76%,尤其是光刻机,几乎全是荷兰ASML的。这也是TechInsights报告里指出的,我们最要命的差距。
这种依赖,让长江存储吃尽了苦头。他们董事长陈南翔去年在展会上,那种无奈又憋着一股劲儿的发言,听着就让人五味杂陈。他说,我们合法买来的设备,现在连修机器的零件都拿不到。他甚至公开喊话:“如果还讲究公平和诚信,那就在新条件下把这些设备回购回去吧!”
话虽如此,日子还得过,产能还得扩。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底月产能干到13万片,到2026年,要从全球NAND市场里硬生生啃下15%的份额。真要是哪天月产能冲到20万片,那全球存储芯片的价格,就得听听中国的声音了。
长江存储这几年的故事,已经不像是一家公司的奋斗史了。它更像是一个缩影,背后是整个中国存储产业链被逼出来的协同作战。从软件到设备,从材料到封装,一个磕磕绊绊但相对完整的本土生态,正在加速成型。
这种“技术上搞创新+产业链上搞自主”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正在搅动全球半导体竞争的池水。Xtacking的成功告诉我们,换个赛道,一样可以超车。而全国产化产线的推进,就是在给这辆飞驰的赛车,铺设一条最坚固、最不怕别人使绊子的跑道。
未来的仗,只会更难打。但长江存储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有时候,压力越大,反弹得就越狠。这场围绕着小小存储芯片的全球竞赛,因为中国选手的加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