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炸出千层浪:杨瀚森的NBA第一课,不止在球场上

NBA的聚光灯下有时连一顿饭都吃不安生。赛季刚拉开帷幕,中国篮球的新希望杨瀚森,就因为一顿寻常的赛后晚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开拓者客场输给湖人后,一张他在洛杉矶韩料店与女友、团队聚餐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些球迷的质疑声四起,篮球评论员徐静雨也直言,NBA球员客场带着女友,确实少见,言下之意是心思没完全放在比赛上。

舆论的火气根子还是在赛场上。作为今年备受瞩目的16号秀,杨瀚森季前赛的表现尚可,场均18分钟能贡献8分和3.7个篮板。可常规赛的哨声一响,数据却来了个大跳水:四场比赛下来,场均仅有可怜的1.8分和1个篮板,命中率更是低至12.5%。对阵湖人那场,他打了8分钟,3次出手全部偏出,只靠罚球拿了1分。

但教练组看得更远开拓者教练斯普利特的话很明白:新秀从季前赛到常规赛的“撞墙期”是必经之路,杨瀚森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强度的转变。更现实的是,他在球队的轮换顺位本就靠后,随着伤员陆续回归,他的出场时间恐怕只会更少。

场外的风波却在持续发酵。社交媒体俨然成了审判庭,激动的球迷涌入评论区,甚至连他的女友账号都未能幸免。争论的焦点无非两个:客场比赛,该不该有伴侣陪同?状态低迷,是不是就该“惩罚性”加练,而不是外出吃饭?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球迷那份沉甸甸又略显矛盾的期待。自从姚明推开那扇门,每一个踏上NBA赛场的同胞,都仿佛活在放大镜之下。杨瀚森作为高顺位新秀,他的一举一动,自然被无数双眼睛紧紧盯着。

说到底赛场上的问题,终究要用篮球的方式解决。杨瀚森在NBA的技术短板是客观存在的:防守端,他的移动速度是硬伤,尤其是在应对挡拆时显得吃力;进攻端,如何更好地融入球队的快速节奏,提高战术执行力,是他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身体对抗,同样需要时间去打磨。

这条路前辈们走得也并不轻松。别忘了,强如姚明,新秀赛季初期也曾步履维艰,最终才通过不懈的努力进化为顶级中锋。而杨瀚森自己,其实在季前赛也展现了不错的调整能力,在首战低迷后,第二场便单节砍下14分,证明了他并非没有学习能力。

圈内人的看法倒是很一致。篮球专家和球队管理层都传递出一个信号:耐心。新秀遇到的困难,无论是比赛节奏还是战术理解,都再正常不过。开拓者高层也明确表示,会给他成长的空间。

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来说,NBA的挑战远不止得分和篮板。如何应对外界山呼海啸般的关注,如何平衡好训练、比赛和个人生活,这门“场外课”同样至关重要,甚至难度更高。

接下来他或许要去发展联盟“练级”,或许要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拼出未来。成长,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舆论需要多一些耐心,而对于杨瀚森自己,这次场外的风波,或许正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生动、也最宝贵的一课。

(参考信息来源:《杨瀚森赛后晚餐惹争议,新秀挑战不止于球场》综合体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