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专机在大西洋高空孤独穿行,机舱里的人充满期待,全身紧绷。泽连斯基以为这一次能带着“战斧”导弹回家。毕竟,特朗普才刚用模棱两可的语气扬言“考虑”援助。此刻,他像一个拿着小本本等交作业的学生,却想不到课本已经被老师和校长拿去修改了。
谁又能料到,十几个小时的空中漂浮间,机翼下的世界早就翻了面。莫斯科和华盛顿用一通两个多小时的电话,悄然将局中人的梦想打包扔进了讨论后俄美贸易的回收桶。是的,俄方主动发起通话,不是临时起意——就是要在泽连斯基到达前夕,把乌克兰议题拆解成了外交的背景音。
特朗普口中的“富有成效”,俄特使对外宣称“明确了下一步行动方案”。这听起来像是剧情大逆转,其实更像白宫与克里姆林宫以乌克兰为背景共同谈笑风生。武器?导弹?对于普京来说,这些就是桌边的摆设,“不会改变战场局势,只会拖累俄美关系”。特朗普也没反驳,只眨眨眼说“会把关切转达给泽连斯基”。没有拒绝,没有承诺。满盘空落。
什么叫“战斧导弹”?对乌克兰来说,更像一根榨不出汁来的橡皮筋。没有轰炸机,也没适配舰艇,制导数据和地图全靠美国手把手送上。不如说这是一只带密码的保险箱,乌克兰连钥匙都没摸到。特朗普当然明白,玩“战斧”不过是给泽连斯基一次长途跑酷的理由。给个影子,留条活路,反正要跟普京继续谈,枪弹不是真正的话题。
布达佩斯的会议场地确定下来,有人说是对乌不友好,其实压根就是特朗普先提,普京一拍即合,匈牙利总理还乐呵呵抢着做东。看似处处为难泽连斯基,实际上就是把乌直接定格在配角席上。美俄讨论停火,一切无需乌克兰发声,现场甚至不会留一把椅子。
普京同意见面,既是给特朗普佐证斡旋能力,也是象征俄罗斯要坐在乌克兰命运转盘的轴心。不需要证明,全球都看在眼里,大国的手有时握得比地球还紧。
飞机落地,没有礼炮,没有高官,只有几名乌克兰官员接机,风比脸还冷。特朗普和泽连斯基见面,导弹问题一句不提,只先转述普京的警告,顺口补刀说“美国自己也得留点战斧,现在估不准能拨多少”。现场气氛,比北极圈还冷清。
泽连斯基或许到此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直渴望的那几个导弹编号,从头到尾都是被拿来推动美俄关系的扳手。自己不过是棋盘上的“易拉罐”,一开一摁,咔嚓一声,内容随人移。
他期待靠武器增加谈判筹码,却没明白,美国嘴里的“战斧”只是让俄罗斯坐回桌前的敲门砖,从未打算送你回家暖手。乌克兰这边连启动条件都不齐,导弹就是高空烟花——明亮一瞬,落地成灰。
美俄的交易早已不是武器的游戏——看特朗普不断提出“战后贸易”的未来,乌克兰问题不过是重新分配利益的桌角记号。流转的权力、利益、筹码,全在他们之间轮回,对泽连斯基来说,剩下的只有等待和空想。
接下来,国务卿充当预备裁判,美俄首脑布达佩斯握手言欢。至于泽连斯基,只能在白宫听一听口头安慰,导弹嘛,大概率被划到陈列柜里,写上“需评估”“库存不足”之类的标签,挂在走廊边等风吹。
当世界的风向重新支配战后秩序,泽连斯基这一趟翻山越海,只成了证明乌克兰命运被外力操控的注脚。很讽刺,对吧?你的未来,始终被大国放进算盘里,一手拨珠,一手数钱。机舱里的等待,抵不过地面上的通话。冲突、期待、冷落,又是一幕无解的黑白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