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和忽必烈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为何蒙哥当上大汗,要打压忽必烈

蒙哥与忽必烈,皆为拖雷之子,且共享同一母亲。蒙哥诞生于1209年,而忽必烈则于1215年来到世间。然而,这两位兄弟在稚嫩的童年岁月里,并未相伴共度。

父亲拖雷逝世后,他们共度了长达二十六载的和睦岁月。但至1258年,蒙哥以大汗之尊对忽必烈施以重压,致使兄弟情谊破裂,直至蒙哥在南宋四川钓鱼城阵亡,这段亲情始终未能复原。

蒙哥与忽必烈,同为一母所生,缘何童年未共成长?他们身处各异环境,成人后何以能享有26载的亲密无间?而这26年的和睦,又是如何转变为后来的敌对态势?

蒙哥诞生之后,拖雷之兄长窝阔台,鉴于拖雷年幼,恐难以妥善抚养蒙哥,便主动将蒙哥纳入麾下,视如己出,承担起养育之责。

因此,蒙哥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迎入窝阔台家族中,开始了他在那个显赫家庭中的成长历程。

无疑,窝阔台收养蒙哥之举,并非出于善意。他意在蒙哥成人后,借其手分割拖雷家族财富。蒙古草原幼子继承之俗,注定拖雷将承袭铁木真遗产,而身为三子的窝阔台,则无缘此份家业。

因此,早在公元1209年,窝阔台便已精心筹谋,意在通过蒙哥之手,在未来谋取拖雷家族财产的分割之利。

公元1215年之际,忽必烈诞生于世之时,蒙哥已在窝阔台家族中度过了六个春秋。同年,蒙古铁骑势如破竹,成功占领了金国的都城——中都,即现今的北京。

公元1219年之际,铁木真统率蒙古铁骑踏上西征花剌子模的征途,其身旁伴随着察合台之嫡长孙木阿秃干,一同并肩前行。

公元1227之际,铁木真仙逝之时,蒙哥年仅十八春秋,而忽必烈不过十二稚龄。两兄弟彼此疏离,且在铁木真众多孙辈中,亦不显山露水。

铁木真逝世后,年仅34岁的拖雷承袭了其父的雄师与广袤封疆,且在众臣的一致拥戴之下,正式肩负起了蒙古帝国摄政的重任。

然而,成吉思汗在世之时,已明确选定蒙古大汗的继任者为窝阔台。

因此,公元1229年之际,拖雷在摄政两年期满之后,将统治权柄移交给了窝阔台,使其登上了蒙古帝国大汗的宝座,成为第二代领袖。然而,窝阔台登基后,蒙古帝国的军事大权依旧牢牢掌握在拖雷手中。

公元1232年,窝阔台在登基蒙古大汗宝座三年之际,暗中用毒手段除去了拖雷,意在篡夺其军权。随后,他将苦心栽培了23载的蒙哥,送回拖雷家族,令其以嫡长子之名,承继拖雷的庞大基业。

因此,于1232年之时,23岁的蒙哥与年仅17岁的忽必烈共度岁月。并且,他们尚有两名同母所生之手足,一名唤作旭烈兀,另一名则是阿里不哥。

恰逢此刻,蒙哥与忽必烈之母唆鲁和帖尼挺身而出,向蒙哥揭露了窝阔台抚养他的真正意图,以及其父拖雷逝世的隐情。

得知父亲拖雷的真实逝世缘由及窝阔台隐藏的篡权野心,蒙哥,拖雷家族的遗产继承人,渐渐摆脱了窝阔台的束缚,与三位胞弟悄然开启了与窝阔台的抗争之路。

公元1235年,距拖雷遭窝阔台暗算身亡已三载,窝阔台先是统率蒙古铁骑覆灭了金国,紧接着又拉开了蒙古帝国史上第二次西征的壮阔序幕。

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著名的长子远征行动,它成为了历史上一段不可忽视的壮丽篇章。

窝阔台掀起长子西征之时,蒙哥年已二十六,遂与三弟旭烈兀统率拖雷家族的骁勇之师,携手蒙古诸宗王嗣子,共赴东欧,展开了一场壮阔的西征之旅。

此次长达七载的西行征战,蒙哥功勋卓著,威名远播。然而,这场壮阔西征终因大汗窝阔台的离世,无奈地画上了句号。

蒙古帝国汗位更迭之际,窝阔台汗逝世后,其皇后乃马真随即掌权,以摄政之姿,稳稳驾驭帝国五年之久。

在乃马真皇后辞世之后,其与窝阔台所生的嫡长子贵由,承继大统,登上了蒙古帝国的汗位,成为了该帝国历史上的第三位伟大君主。

然而,贵由仅在蒙古大汗之位上坐镇了一年有余,便于公元1247年不幸离世,终结了他的统治岁月。

贵由逝世后,窝阔台家族因汗位之争深陷纷扰。蒙哥瞅准时机,与术赤家族的拔都携手结盟,共谋大局。

在拔都的鼎力相助之下,蒙哥顺利登上了蒙古帝国大汗的宝座,成为了这一广袤帝国历史上第四位执掌大权的君主。

蒙哥登基为帝后,为增强拖雷家族的权势,先命二弟忽必烈于金莲川开设府邸,掌管漠南汉族地域;随后,又遣三弟旭烈兀统帅十万铁骑,向西远征波斯之地。

获蒙哥委任后,忽必烈于金莲川地界构筑幕府,统率一群汉族智囊,着手管理漠南汉族地域。1254年,他遵蒙哥之命,统帅十万蒙古铁骑,征服了云南的大理王国。

征服大理之后,蒙哥随即踏上了吞并南宋的征途,着手策划对南宋的全面覆灭行动。

然而,恰在此时,一则密报悄然送达蒙哥手中,言及忽必烈治理漠南汉地之际,背离了蒙古旧俗,日益倾向汉化,且隐有僭越之志。

在拖雷父亲离世之后,鉴于共同的对手窝阔台存在,蒙哥与忽必烈之间迎来了一段长达26年的紧密合作时期,彼此关系极为融洽。

然而,随着蒙哥与忽必烈之间围绕权力的激烈角逐悄然展开,他们昔日的情谊逐渐土崩瓦解,走向了决裂的边缘。

蒙哥遂派遣麾下的阿兰答儿启程,前往忽必烈辖管的陕西、河南及河北等地,进行详尽的财务审核工作。

阿兰答儿瞅准时机,擒获了忽必烈麾下众多汉人智囊。为表清白,忽必烈只得将亲属送至蒙古帝国都城哈拉和林作为人质,以此来向蒙哥自证无辜。

然而,忽必烈的此番作为,仍旧未能赢得蒙哥的彻底信赖。蒙哥毅然剥夺了他在漠南汉地的军事指挥权,并将他边缘化,禁止其参与南下征伐南宋的军事行动。

公元1258年秋季时分,蒙哥大汗统率着一支雄壮的八万蒙古铁骑,向南宋辖下的四川地域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起初,蒙哥势如破竹,南宋四川防线逐一崩溃,守军纷纷归顺。不久,他便迅速地将战场延伸至重庆合州的钓鱼城,兵临城下。

然而,南宋钓鱼城的守卫指挥官王坚,依托钓鱼城那无可比拟的自然屏障,始终遏制着蒙哥大军的向前推进之势。

在此期间,蒙古帝国东部诸王的另一位领袖塔察尔,同样在南宋的襄阳地域遭遇了难以逾越的阻碍。

在公元1259年的春末至盛夏时节,蒙古大军对宋的征伐行动陷入了长时间的僵局,未能取得丝毫进展。

在形势所迫之下,蒙哥于公元1259年盛夏,派遣忽必烈前往襄阳,接替塔察尔指挥战事,以继续推进军事行动。

然而,蒙哥的指令刚颁布不久,他便在钓鱼城不幸阵亡,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人愕然。

蒙哥的骤然离世,使他与忽必烈的和解之路戛然而止,这一变故,成了忽必烈心中挥之不去、永恒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