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就爱看这种神仙打架的戏码,尤其是俩“天选之子”掰手腕,简直是祂老人家最爱的肥皂剧。
这不,十五运会的剧本都递过来了:刚从地狱难度副本里杀出来的“冷面女王”陈芋汐,迎头撞上刚修好BUG、满血复活的“天才少女”全红婵。
女子10米台,就这六个字,已经够我嗑一壶了。
新加坡世锦赛那几跳,说实在的,我看得背后直冒凉气。
陈芋汐那状态,哪是比赛,简直是在给物理学上课。
每一跳都像用圆规画出来的,水花小得像往泳池里丢了俩硬币。
什么四连冠,什么历史第一人,这些金光闪闪的词儿砸她身上,反而让她显得更冷了,像一尊没有感情的跳水机器。
可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台“机器”差点就自己拔了电源线呢?
时间倒回巴黎奥运那会儿。
我们这群看客,嘴上喊着“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心里那杆秤,其实早就悄悄偏向了全红婵那边。
没法子,那丫头的天赋,太不讲道理,看她跳水跟看玄幻小说似的。
陈芋汐呢?
她像个门门功课考98分的学霸,稳定、扎实,挑不出错,但也总缺了点全红婵那种一掌把天捅个窟窿的邪性魅力。
结果,双人金牌稳得一批,单人银牌却成了某些人手里的“黑料”。
比赛一完,互联网那个大型公共厕所里,什么“拖后腿”“千年老二”的榴莲就劈头盖脸地扔了过来。
竞技体育这鬼地方,赢家拿走一切,亚军有时候连呼吸都是错的。
再加上身体发育这道鬼门关,还有经年累月的伤病,三座大山压顶,换我早躺平了。
所以听说她一度想退役,我一点儿都不奇怪。
有时候,举手投降,比咬牙硬撑更需要勇气。
这故事要是就这么完了,那也太没劲了。
关键时刻,还得是“高人”出手。
我总在脑补,周继红跟余晓玲到底跟她说了啥?
是灌了一吨鸡汤还是画了个惊天大饼?
估计都不是。
真正的高手,点拨人,一个眼神就够了。
我猜她们没说别的,就是让她想明白了一件事:你牛不牛,跟那块金牌没半毛钱关系,更轮不到那帮敲键盘的来定义。
路是自个儿的,爬也得自个儿爬起来。
于是就有了新加坡那个杀伐果断的陈芋汐。
她赢了之后,脸上没半点波澜,那种平静,才是最狠的耳光,把所有嘈杂都扇进了水里。
这哪是王者归来,这分明是死神归来。
镜头一转,广东代表团那边也是旌旗招展,排面拉满。
奥运冠军点名册能拉出十个,苏炳添、谢思埸……个个拎出来都是江湖传说。
可这华丽的名单里,最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还是全红婵。
这姑娘的生涯,跟坐过山车似的,从东京的一鸣惊人,到发育期这个所有天才少女都躲不过的坎儿,起起落落,全是故事。
她跟伤病斗,跟自己的身体斗,这一路,艰辛程度不比陈芋汐小。
这下就有意思了。
一个是从心理炼狱里爬出来,心练得比石头还硬的“不死鸟”;一个是在跟生长规律死磕,憋着一股劲要重回巅峰的“小哪吒”。
她俩往那十米台上一站,就是一出活生生的《既生瑜,何生亮》。
这场全运会决赛,与其说是争金牌,不如说是看两个顶尖高手,如何花式“战胜自己”。
说到底,我们爱看体育,图个啥?
真就是为了看谁脖子上多挂块铁?
别逗了。
我们迷恋的,是那种超越胜负本身的东西。
就像当年的刘翔,扛着13亿人的目光,最后却以最悲壮的方式告别。
多少人骂他,但更多人从他单脚跳过终点的背影里,才算真正读懂了什么叫“英雄”。
英雄不是永远不败,而是在深渊里凝视过死亡后,还敢爬起来再打一架的疯子。
陈芋汐和全红婵,她们是对手,更是彼此的“催化剂”。
没全红婵那种不讲理的天赋刺激着,可能就没现在这个内心坚不可摧的陈芋汐。
而没有陈芋汐这座绕不开的大山横在那儿,全红婵的回归之路,可能也少了几分“不疯魔不成活”的狠劲。
所以啊,这块全运金牌最后到底归谁?
我还真没那么在意了。
我更想看的是,陈芋汐再站上十米台时,眼里是不是已经云淡风轻;是全红婵跳完之后,脸上能不能再看到东京时那种傻乎乎、纯粹得冒泡的笑。
这,比金牌好看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