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美俄之间跳双人舞,10月俄油进口不降反升,每天多省1400万美元成硬道理

2025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着镜头信誓旦旦地说出这番话时,恐怕没想到打脸会来得如此之快。 短短24小时内,印度外交部就出面澄清:近期两国领导人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通话。 更让特朗普难堪的是,实实在在的海关数据摆在面前——印度10月上半月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不降反升,日均达到180万桶,比9月份还增加了25万桶,创下历史新高。

这场外交罗生门背后,是莫迪政府在国际博弈中一次毫不留情的“硬磕”。特朗普随即威胁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而印度的回应是进一步加大俄油采购力度。 赚钱嘛,确实不磕碜,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发现了千载难逢的商机。 俄罗斯石油在国际制裁下大幅折价,每桶比国际市场便宜8到10美元。 精明的印度商人迅速行动,将这个曾经的边缘供应源变为主要渠道。到2025年,俄罗斯石油已占印度进口总量的35%-40%,印度成为俄罗斯海运原油的最大买家。

这种转变带来的经济效益惊人。 仅2025年上半年,印度通过采购俄油就节省了超过85亿美元。 10月份增加进口后,每天能多省下1440万美元。 对于一个人口众多、能源依赖度高达89%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这笔钱不仅关乎国际收支平衡,更直接影响着国内通胀和普通人的生活成本。

与此同时,印度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也在加速推进。 其原油进口国已从27个增加到40个,2025年前4个月自美国原油进口同比增长66.7%。 莫迪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升至500吉瓦,把原油依存度从当前的89%降到60%。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施压并非孤立事件。 2025年8月,美国就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指责印度“不在乎乌克兰有多少人被俄罗斯战争机器杀害”,甚至将印度和俄罗斯一起称为“死亡经济体”。

然而这种强硬姿态背后,是美国的双重标准。印度外交部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国自己和欧盟也仍在与俄罗斯进行大量贸易。 印度外长苏杰生的表态点明了问题的核心:“我们与各国关系自有其价值,不应从第三国的棱镜来看待”。

更让印度人不满的是,特朗普曾声称他单方面调解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并促成了停火。 印度政府罕见地直接否认了美国总统的这一说法,明确表示“没有外国领导人在印巴冲突中进行调解”。 这种公开打脸,在印美外交史上极为罕见。

对于美国的关税威胁,印度国内反应强烈。 2025年8月,加尔各答的印度工会中心成员就曾上街抗议美国对印商品征收50%关税。 但莫迪政府的回应不失强硬——在呼吁民众购买国货的同时,继续坚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俄罗斯对这场风波保持着相对淡定的态度。 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以印度官方声明和实际行动为判断依据”,并未因短期进口调整过度反应。 这背后是双方深度绑定的现实——印度占俄罗斯原油海运出口近50%,而俄罗斯已将印度纳入长期供应规划,双方正在协商2026至2028年日均200万桶的供应协议。

除了石油博弈,印度在稀土领域的表态更让美国如坐针毡。 2025年10月,印度多家主流媒体披露,莫迪政府已要求国内企业提交“终端用户证明”,确保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产品仅用于印度国内,不得流向第三国,尤其是美国。 印度官方直白宣称:“从中国进口的任何一点稀土都不会从印度手中出口到美洲”。

这一举动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 美国本希望利用印度作为绕过中国稀土管制的“跳板”,但印度的保证彻底堵死了这条路。 稀土不是普通商品,重稀土永磁体是战斗机发动机、精确制导武器、芯片制造和新能源设备的核心原料,缺了它,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生产线都得减速。

印度在稀土问题上对中国合作的依赖程度惊人。 2024至2025财年,印度进口的稀土磁体超870吨,价值逾30亿卢比,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 印度虽然拥有稀土矿藏,但提炼能力薄弱,加工体系根本撑不起“印度制造”的野心。

印度的战略选择本质上是一场利益最大化的精准计算:既需要美国的市场准入和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以实现2030年双边贸易额5000亿美元的目标;又离不开俄罗斯在军事装备、联合国投票等方面的支持,更无法放弃俄油的经济红利。 这种“不做任何人铁杆小弟”的战略自主,让印度在大国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