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发高价导弹打光了,美国军工厂却无法开足马力生产,只能向中国求稀土?这个看似简单的军工故事,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经济大棋局?
美国军火库存见底了?
7月2日,一则新闻刷爆了军事圈:美国国防部宣布暂停向乌克兰交付所有武器装备。理由很直接——援乌行动让美国弹药库存锐减,五角大楼必须重新审查相关计划。这下特朗普直接站在了舆论风口浪尖,毕竟在美国,援助乌克兰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不过这事真不能全怪特朗普。你想啊,美军在红海拦截胡塞武装,又帮以色列抵挡伊朗导弹雨,库存能不告急吗?数据显示,仅为了保护特拉维夫,美军就用"爱国者"和"标准"导弹以每天10到30发的节奏,连打11天,消耗了400多发备弹。
更夸张的是那些"萨德"拦截弹,一发造价超过千万美元,一年才能补充不到20发,这次一口气打了80多发。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为啥不能立刻生产更多导弹?
有人会问,既然弹药不够用,为啥不赶紧开足马力生产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稀土。
这种关键材料在军工领域有着"工业维生素"之称,没有它,高精度武器系统根本造不出来。而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权,恰恧掌握在中国手中。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中美在稀土问题上较量了。记得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后,特朗普马上翻脸,想在签证问题上卡中国学生。当时中国直接祭出"稀土牌"反击,结果美国民用工业生产立刻停滞,双方不得不紧急磋商。
现在历史似乎在重演。7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确认,中方已经重新向美国交付稀土,但数量比4月份大幅下降。这位财长语气委婉地"相信中国会履行承诺",说白了就是催着要更多稀土。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态,如果中国开始交付这些"对美国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材料",美方就会取消新一轮谈判前的所有"反制措施"。
联系到特朗普最近取消对华乙烷出口限制,放宽工业设计软件进口,这意味着什么?美国正在用妥协换取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松口。
中国应该怎么应对?
现在问题来了:面对美国的求稀土,中国该如何选择?
从长远看,特朗普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今天与中国签协议,明天就可能反悔。比如最近美国与越南达成的关税协议,对越南向美输送的转口贸易商品征收40%额外关税,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冲着中国来的。
所以,对中国来说,稀土牌仍需握在手里作为王牌。我们不能天真地认为,交完这批稀土后,中美关系就会步入"稳态"。无论南海、台海还是钓鱼岛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其实,特朗普政府在内政外交上都出现了"偏瘫"迹象。过去十几年,美国干预他国的政策工具大幅减少,对中国实施的芯片"卡脖子"战略因供应链短缺而破产。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政府奉行孤立主义,对外干涉意愿极低,这对美国重构稀土产业链的计划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
平心而论,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产业互补性极强。美国3亿人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过日子",中国也需要美国这个高级市场。但特朗普却把这种互惠视为美国"吃亏",试图通过关税迫使各国"去中国化",这显然不切实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特朗普越想与中国脱钩,越会发现中国手上像"稀土牌"这样的工具数不胜数,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平替"。
你觉得面对美国的求稀土,中国应该强硬回击还是适度妥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