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的世界有点魔幻现实主义。
一边是咱们手里的手机屏幕,从折叠到卷曲,参数越来越看不懂,科幻感直逼三体舰队;另一边是新闻里的“窜天猴”们,一言不合就往天上发射点啥,商业航天搞得跟拼车软件一样热闹。
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跟咱们普通人有啥关系?关系大了。
一个城市的未来,从来不只写在市中心那些闪闪发光的大楼玻璃上,而是藏在郊区那些科技园区里一份份不起眼的PPT和产线规划里。
最近,绵阳的一把手出去溜达了一圈,这趟行程路线图,你要是扒光了看,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常规视察,而是一场写给未来的“城市发展说明书”。
这套打法,堪称教科书级的“左右互搏”,一边是硬核科技的“右手重拳”,一边是民生基建的“左手铁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
右手出拳:赌的不是风口,是下一个时代
先看第一站,绵阳惠科,搞新型显示的。第二站,四川示润,搞触控显示的。
外行看热闹,觉得不就是个做屏幕的吗?我手机上那块不也挺好?
但内行看门道,这玩意儿叫“新质生产力”,是城市牌桌上的一张王炸。

什么叫新质生产力?说白了,就是以前大家都在地里刨食,你突然开着联合收割机来了,效率和产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新型显示产业,就是信息时代的“联合收割机”。从你刷的短视频,到新能源车里那块比脸还大的中控屏,再到未来元宇宙的入口,都离不开这块“屏”。
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未来信息交互的咽喉。
所以你看,大佬去看企业,问的都是技术研发、项目建设。潜台词是啥?
“兄弟,你技术迭代的速度够不够快?新产线什么时候能投产?别光自己玩,多拉点上下游的兄弟一起来发财。”
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肌肉块大,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一个城市扶持一个产业,也不是给钱就完事儿了,而是要帮它把整个生态都建立起来,从上游的材料、中游的面板,到下游的应用,形成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
接着看下一站,星际荣耀,搞商业航天的。
这就更有意思了。如果说新型显示是当下的“现金牛”,那商业航天就是城市投给未来的“梦想股”。
这玩意儿听起来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它决定了未来谁能掌握“信息制高点”。你的导航定位、天气预报、甚至未来的太空互联网,都靠这些“窜天猴”把卫星送上去。
投资商业航天,就像在玩一场养成类游戏。
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风险还贼高。这玩意儿压根不是创业风口,是火山口,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变成一个熟人。
但为什么还要搞?
因为它能撬动的,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链。火箭制造、卫星应用、地面设备,每一个环节都能养活一大批高精尖企业和人才。一个城市一旦在这个赛道上站稳了脚跟,就等于给自己的未来装上了一个超级引擎。
所以大佬去现场,勉励企业“打造更多拳头产品”,要求有关方面“靠前服务”。
企业自己玩不行吗?
当然行。
然后呢?
然后就被隔壁城市整个产业链打包带走了。你说气不气?
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一切都是“快种快收”,一个好的产业生态,必须是政府把服务“喂到嘴里”,让企业能心无旁骛地搞研发、抢市场。这趟行程,其实就是在给这些“未来产业”的企业家们吃定心丸:你们放心冲,家里有我。
2
左手筑墙:一切牛逼,都源于底层稳定
如果说,右手重拳打的是城市的产业天花板,那左手铁壁,守的就是城市的民生底线。
光有高大上的产业,人民生活一地鸡毛,那叫空中楼阁。所以,你看行程的后半段,画风突变,从科技园区的星辰大海,转到了市井小巷的家长里短。
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这些事儿,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不性感”?
搞这些有啥用?
不就是修修补补?
能直接变成钱吗?
不能,但能让那些能把技术变成钱的人,踏踏实实留下来给你干活。
这就好比你配一台顶级电脑,右手那些高端产业就是最顶级的显卡,什么4090 Ti Super Plus,光芒万丈。但左手这些民生工程,就是你的电源和散热系统。
你电源功率不够,散热跟不上,显卡再牛逼,跑个扫雷都能给你干死机。
一个城市也是同理。
你把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都招来了,结果人家孩子上学没好学校,爹妈看病得排长队,出门买个菜还得担心被电动车创了,小区环境跟垃圾场一样。你信不信,人家第二天就买票去隔壁城市了?
所谓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单兵突进,而是系统工程。
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的拆了重建,而是“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是把城市里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重新激活,变成能创造价值、提升生活品质的空间。
危旧房改造,核心是“了解群众住房需求”,是把安全感这种最基本的东西,还给老百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解决的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让大家在这个城市里生活,有安全感,有归属感。
这些工作,琐碎、复杂、见效慢,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这个设施,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人心。人心稳了,城市的根基才算牢固。
3.
左右互搏:城市发展的“一体两面”
所以,现在你再回头看这份行程单,是不是就清晰多了?
从新型显示到商业航天,再到城中村和危旧房,这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视察,这是一场深刻的城市战略宣讲。
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极其清晰的信号:
绵阳这座城市,既要抬头看天上的星星,也要低头看脚下的六便士。
它追求的不是那种靠单一风口吹起来的“瞎积薄发”,而是谋定而后动,用硬核的科技产业做引擎,用扎实的民生工程做底盘,双轮驱动,稳步向前。
这种“左右互搏”的打法,本质上是对城市发展第一性原理的回归。
一个城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对内,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对外,是创造增量价值,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忽略了产业,城市就会失去造血能力,民生就成了无源之水;忽略了民生,城市就算有再牛的产业,也留不住人,最终只会沦为空心化的产业园。
看懂了这一点,你就看懂了中国绝大多数有追求的城市,正在做什么,以及将要做什么。
这套逻辑,比任何一份宏观经济报告,都来得更真实,也更残酷。因为在城市竞争的牌桌上,从来没有侥幸,只有实力。
而实力,就藏在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行程里。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