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扶车反被冤,十几天奔波为自证
9月14日早上,湖南常德桃源县的尹先生带着发烧的儿子赶往医院。路上,他看见一位推着自行车的老人突然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尹先生想都没想,停好电动车就跑过去帮忙扶车。没想到,这一扶,竟给自己惹来了大麻烦。
老人一口咬定是尹先生撞倒了自己,非要他承担法律责任。“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尹先生事后回忆说,“我儿子还在发烧,我急着送他去医院,怎么可能去撞人?”但无论他怎么解释,老人和家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
接下来的十几天,尹先生吃不下睡不着,精神恍惚。他放下工作,天天在事发地附近找监控摄像头。终于,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找到了能拍到事发全过程的监控。画面清楚显示,尹先生只是与老人擦肩而过,两人的车根本没有接触。
9月27日,在铁证面前,老人家属终于不再追究责任,简单说了句“对不起”就离开了。桃源县交警大队也证实:两车确实没有发生碰撞。
善良不该如此艰难,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心人?
这件事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就像前几年的“彭宇案”一样,每次发生这样的事,都在我们心里划下一道伤痕。我不禁要问:什么时候开始,做好事需要先考虑如何自保了?
首先,我们要为尹先生较真的勇气点赞。这十几天里,他完全可以选择赔点钱息事宁人,但他没有。他坚持要找回清白,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所有可能面临同样处境的好心人。正是他的坚持,才让真相大白。
但反观老人家属的态度,却让人心寒。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就能弥补这十几天对尹先生造成的精神伤害吗?就能消除这件事对社会诚信的伤害吗?如果我们对待诬陷如此轻描淡写,以后谁还敢伸出援手?
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助人为乐是美德”。可现在,我们却要先考虑:扶老人前要不要先拍照?要不要找证人?这种转变,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其实,破解这个困境,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法律要给善良撑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诬陷的成本太低。就像这次事件,诬陷者只需要道个歉就完事了。我们应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查实属诬陷的行为进行记录,甚至与个人征信挂钩。同时,要明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不能让他们随便冤枉好人。
第二,科技要成为善良的守护者。尹先生是幸运的,他找到了监控。但我们也要想到,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监控。建议在老年人聚集的公共场所增加监控覆盖,同时推广行车记录仪。这样既能保护老年人,也能为好心人提供证据。
第三,社会要给予见义勇为者更多支持。尹先生这十几天为找监控付出的时间精力、耽误的工作,该由谁来补偿?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建立“好人基金”,为那些因做好事受损失的人提供补助?让行善者不吃亏,这个社会才会有更多人愿意行善。
结语:别让个例寒了社会的心
这件事最后虽然真相大白了,但它带来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伤害了尹先生对社会的信任,也伤害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善良。
其实,绝大多数老人都是善良的,不会恩将仇报。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关闭内心的善良之门。但同时,社会也要给善良更好地保护。#扶老人被讹3万#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