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是真把最后通牒玩出了午夜惊魂的味道。
先是公开给俄罗斯定了个50天的死线,要么停下俄乌冲突,要么就准备迎接100%关税和针对第三国的二级制裁。十几天后,他嫌时间长,又直接把钟拨到了10到12天,说这可是“和平的最后机会”。
这种倒计时催命似的施压手段,放在美俄关系这个火药桶上,不可能没反应。
梅德韦杰夫立刻跳了出来,通过社交媒体直接回怼:来啊,我们准备好了。并且很明确地告诉特朗普,美国必须先明白两件事。第一,俄罗斯不是以色列,更不是伊朗;第二,每一次“最后通牒”,都是向战争迈进的一步。
这两句话的分量不轻。提以色列和伊朗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历史案例。
就在特朗普上台时,他也曾对伊朗抛过“60天谈判通牒”,随后立刻派“卡尔·文森”航母到中东,接着就是6月22日那场代号“午夜之锤”的打击行动,隐身轰炸机加巡航导弹直接敲掉伊朗核设施。
至于以色列,美国更是能随时拎着冲突节奏当调音台,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可是同样的手段用在俄罗斯身上?梅德韦杰夫冷笑,说这招是废的。
理由很简单,俄罗斯的底牌够硬。它有完整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核弹头规模和美国是一个级别的。经济上,能源牌和多元贸易网络足够打掉大多数制裁的锐气,这和只能挨打的伊朗或者依赖美国保护的以色列,不是一个量级。
没过多久,梅德韦杰夫就用一个动作把话说实了——俄军派出了图-95MS战略轰炸机,一路逼近美国空域,让美军F-35紧急起飞拦截。这手,就是把核武威慑的存在感直接飞到人家家门口。
梅德韦杰夫这次警告,不是单纯的嘴炮,他还在多个场合说过,最后通牒压根不是外交工具,那是“战争引信”。
美国的最后期限一公布,俄方的军事部门就进入紧急战备。官方媒体更是调整了口径,不再叫“特别军事行动”,而是改成了“国家主权防御”,放出的信号很清楚——这是保家卫国的事,不是游击战的宣传。你动手,我就反击。
而且这次还要注意一个细节,梅德韦杰夫并不是个边缘人物。他是普京的核心圈成员,当过总统,现在是安全会议副主席,对国家安全直接能上手。俄罗斯的重大安全话题,他的发言不可能是随口一句。
所以欧洲一听这话,立刻慌了。
他们怕的不是美俄嘴上互怼,而是怕真干起来。如果美国启动100%关税,俄罗斯大概率会同步加码军事部署,能源供应也能立刻收紧,甚至更重的家伙都可能摆上台面。首当其冲的倒霉蛋,不是美国本土,而是欧洲。
终于,在一连串惊险的气氛下,8月15日普京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美军基地见面,闭门聊了将近三小时。这也是俄乌冲突以来两个人第一次面对面谈。地点很有意思,就是2021年那场中美战略对话的地方。
第二天,梅德韦杰夫就在社交媒体上列出了会谈的五个关键结果:俄美高层沟通机制重启;普京亲自明确停火条件;特朗普同意目前阶段不再升级施压;双方确认无条件谈判是可行的;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停火责任由乌克兰和欧洲来承担。
你要是对比一个月前的剑拔弩张,这已经算是气氛降温了。
可这种降温是表面上的,暗流一点没停。就在梅德韦杰夫总结会谈成果的同一阶段,美国媒体揭了个底——特朗普已经下令把两艘核潜艇调到关键部署区。具体型号没细说,但军事圈的人普遍推测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能带24枚三叉戟II D5洲际导弹。
这边,美国潜艇刚动,那边俄罗斯也不闲着。新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下水,强化海基核打击力量。两边你来我往,这就不是单纯的“谈判气氛”,而是典型的“对话与威慑并行”。
这情况,就像两家人坐在茶几前聊欠债的事,桌下的手还一直攥着刀,谁都不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