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拟新增26名特级技师,海门一人入选系南通唯一

凌晨三点的车间里,机器突然"咯噔"一声罢工了。孟凡挺蹲在设备旁边,手里的电筒光在金属部件上来回扫动。这个场景在过去十年里重复了上百次,只不过这次有点特别——就在前一天,他刚被公示为江苏省26名特级技师中唯一来自南通的入选者。

工友老李打着哈欠走过来:"老孟,又捣鼓啥呢?明天让维修班处理不就得了。"孟凡挺头也不抬:"你瞅瞅这个传动轴,要是把这里的角度调整5度,效率能提升8%。"老李摇摇头走开,嘴里嘟囔着"死脑筋"。这种对话在他们之间上演过太多次,工友们早就习惯这个把车间当实验室的怪人。

这份特级技师名单可把不少人看傻了眼。苏州占了8个名额,常州6个,无锡5个,南通就孟凡挺一根独苗。有人不服气,可翻开他的履历立马闭嘴——32项专利,给公司省下1500多万成本,这成绩单摆在那儿,谁都得竖大拇指。不过更让人琢磨的是,为啥偌大个南通,就出了这么一个宝贝疙瘩?

孟凡挺的故事得从十五年前说起。那会儿他还是个外协工,每天就负责给设备加加油、紧紧螺丝。有次夜班,生产线突然卡壳,德国来的工程师说要等配件,得停工三天。他趁着没人注意,用车间边角料鼓捣出个临时装置,愣是把机器给救活了。车间主任拍着他肩膀说:"你小子可以啊!"从那以后,他就跟设备故障较上劲了。

现在这份特级技师名单可不简单,省里把评审权下放给企业,明摆着是让老板们自己看着办。中天钢铁的做法就挺有意思,直接给技术工人开工程师级别的工资,还配了专门的创新工作室。可多数企业还是老一套,嘴上喊着"工匠精神",真要掏钱培养人的时候就开始装聋作哑。公示期就八天,够精明的老板们扒拉算盘了——是继续让工人拿死工资混日子,还是真金白银培养几个像样的技术大拿?

老张是孟凡挺的徒弟之一,说起师傅直摇头:"那会儿我们都说他傻,修好设备就完事了,非要研究怎么改进。现在可算明白了,人家那叫眼光长远。"最绝的是去年那事儿,厂里进口的精密机床出毛病,德国厂家开口就要八十万维修费,还说要等两个月。孟凡挺带着徒弟们熬了三个通宵,用土办法把问题解决了,顺带还琢磨出个改良方案,现在成了他们的专利技术。

南通的制造业底子其实不差,早些年也是出过不少能工巧匠的。可这些年眼看着苏州、常州那边技术工人数蹭蹭往上涨,这边反倒有点青黄不接。有老师傅叹气:"现在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进车间,说又脏又累还没前途。"这话听着扎心,可仔细想想也不是没道理——要是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上不去,谁愿意吃这个苦?

孟凡挺的车间里挂着幅字,写着"精益求精"。新来的小年轻问他啥意思,他指着正在运转的生产线说:"就像咱们修机器,不能光想着凑合用,得琢磨怎么让它更好使。"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得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有回他为了测试一个新想法,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老婆差点跟他急眼。

这份特级技师名单就像面镜子,照出了不少问题。有些企业把"培养人才"挂在嘴边,可真要投入的时候就开始打退堂鼓。也难怪工人们私下嘀咕:"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吃草,这算哪门子道理?"孟凡挺能冒出来确实不容易,可要是指望个个工人都能像他这样全靠自己拼出来,那也不现实。

车间的晨会上,厂长拿着那份名单说:"咱们厂出了个特级技师,这是光荣。"底下的工人们互相使眼色,有人小声说:"光荣能当饭吃?"这话糙理不糙,技术工人的待遇不提高,光靠情怀能留住几个人才?现在年轻人精着呢,谁都不是傻子。

孟凡挺还是老样子,每天泡在车间里。有猎头开高薪来挖他,他摆摆手:"在这儿待惯了。"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要不是厂里这些年给他提供实践机会,光靠他自己也折腾不出这么多名堂。这份特级技师的荣誉,既是给他的,也是给那些愿意给技术工人机会的企业的。

车间的机器又转起来了,声音比之前更顺畅。孟凡挺摸着新改造的部件,嘴角微微上扬。这份名单公布后,来找他取经的企业不少,可真正问到"该怎么培养技术工人"时,多数人听完投入成本就打了退堂鼓。他倒也不急,技术这玩意儿就像种地,光想着收成不愿意施肥,哪能长出好庄稼?

本文就只是用来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啦,可没有要去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想法哟。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哈,我们会很积极地配合去把问题给解决掉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