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带兵打仗时,也不忘告诫家人要勤劳恭敬「曾文公心得」

关注点赞加星三杯水杂谈,每天为您原创分享,您值得拥有!

这是曾国藩系列的第30篇文章,曾国藩对家风建设非常重视,无论何时都记在心中,哪怕带兵打仗期间也不例外。

01 竹头木屑,皆为有用

曾国藩对家风的建设,对弟弟们的期望,对家族可持续发展一直非常放心。

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的几封家书在告诉家人他带兵打仗的胜败及咸丰皇帝对他的要求时,还不忘告诫弟弟及子侄们要保持良好的门风。

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给弟弟们的信要求弟弟们要有条理,注意保护好邮寄给家里的书信、书籍甚至誊写的办公文件。

正是曾国藩的严格要求,我们后人才能看到曾国藩全集全30册共1500万字的巨作。

通过查阅这些文字记载,不仅能够了解曾国藩是怎样炼成的,也能了解晚期的风土人情,甚至对考古学家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家书中有这一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竹头木屑,皆为有用,则随处皆取携不穷也。

02 守住勤敬和三字

曾国藩对家人的期许其实并不高,甚至说是被动的防守,他要求的至少不败。

他这个大哥在外面辛苦打拼,如履薄冰,不希望看到弟弟们借着他的官运亨通而有骄奢淫逸之气。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的家书中告诫弟弟们: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勤敬和这三个字,如果只说两个,那么勤敬必不可少,如果只保留一个那么必然是勤。关于勤曾国藩在后来的家书中不厌其烦的提到。

怎样算勤呢?曾国藩也有具体说明: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继续强调: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所谓耕读传家是也,曾国藩说的这些随着城镇化的推广,60%以上的孩子将不再有条件做到,但是做家务这个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做的。

所以,父母是榜样,父母要是懒惰,子女必然骄逸。

03 不要虚名而处实祸

曾国藩一生谨慎,很少有得意忘形的时候,就算在得到朝廷厚望嘉奖的时候,也不忙反省自己。

这就是他的全身之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无论享受多高待遇的大官,说不行就不行,一句话的事。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曾国藩面对荣誉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至军事之成败利钝,此关乎国家之福,吾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曾国藩说了一句话,至今仍然受用: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吾常常以此儆惧,故不能不详告贤弟,尤望贤弟时时教戒吾子吾侄也。

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面对无实而享大名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说不定后面就大祸临头。

文章往期推荐 曾国藩从文官变成武官,统帅湘军【曾文公心得】曾国藩弟弟给他写的家书,情真意切可抵万金【曾文公心得】曾国藩说人生不可太圆满,要故意求阙【曾文公心得】曾国藩分享弟弟读书之法,格物致知为读书之要【曾文公心得】曾国藩以帮弟弟们成才为孝,尤其是九弟曾国奎【曾文公心得】曾国藩的祖父及父亲,家书抵万金,看治家之道【曾文公心得】1844年,曾国藩过得充实又平静,一年才生气两三次【曾文公心得】曾国藩说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血战到底【曾文公心得】一个好汉三个帮,曾国藩的成长离不开几位良师益友【曾文公心得】曾国藩的课程表,日日立新,方能为人【曾文公心得】曾国藩也有不能用功时,戒烟不成功,静坐【曾文公心得】曾国藩31岁,在京城过年,学问在家庭日用之中【曾文公心得】曾国藩30岁做了一个决定,影响了他一生【曾文公心得】普通人如果要找一个古人来效仿,推荐曾国藩【曾文公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