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公园里卷旗袍秀,我们在会议室里卷PPT
那一瞬间我破防了——原来中国五十岁女性早就分成了两个物种。
一类是社交媒体上的“旗袍姐姐团”。她们的工作是退休,生活是打卡网红茶馆,日程表排满插花课和摄影班。最新战报是某红书“50岁+”话题阅读量破30亿,精致阿姨们穿着真丝连衣裙在银杏树下转圈,配文“与时光温柔共生”。
另一类是我隔壁工位的王姐。今年刚好五十,每天七点赶地铁给上高中的儿子做午饭,下班接着修改第N版PPT。她桌上最显眼的是降压药,朋友圈最近一条是转发公司裁员新闻,配了三个合十表情。
恕我直言,那些说“五十岁是最好花期”的鸡汤,根本就没闻过真实生活的烟火气。
这哪是年龄问题?分明是生存模式的分水岭。
当我看到老年大学旗袍班报名排到三年后,而写字楼里更多“王姐”正在用染发剂覆盖白发时,突然明白了——所谓“五十花期”本质上是个资源问题。要么有财务自由当底气,要么有子女后援当退路,两者都没有的,只能在职场和家庭的双重挤压里继续硬扛。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0-60岁女性劳动参与率超过62%,高出欧美国家近二十个百分点。这些妈妈们同时扮演着带薪保姆、免费月嫂和家庭 CFO,却要在社交媒体上面临“不够优雅老去”的审判。
昨天遇到王姐在茶水间吞药,她突然说:“真羡慕那些阿姨啊,我退休估计得去超市理货,跳广场舞都费膝盖。” 她手机屏保还是五年前在桂林拍的游客照,那时候她还没长这么多白头发。
所以别再说五十岁是花期了。当一部分人在筛选哪种墨绿更显气质时,更多人正在计算这个月药费占了多少退休金。
#十一月创作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