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李明的讲话传递出关键政策信号,A股市场迎来新一轮制度调整。
2025年11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的会场里,证监会副主席李明面对全球投资者发表了一番引起市场高度关注的讲话。他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强化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
这番在周三的表态,为周四和周五的A股市场埋下了重要伏笔。
01 政策信号
李明副主席在大会上详细阐述了证监会的最新工作方向。他提到,证监会将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融资端,证监会将抓紧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积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
这些表述并非孤立事件。就在11月初,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宣布自2025年12月8日起正式实施。
这是该办法自2000年制定、2006年首次修订后,时隔19年的又一次全面升级。
02 制度调整
此次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的修订,实际上为资本市场构筑了一道更为坚固的“安全网”。
新规通过调整计收机制、优化基金规模管理、扩大投资范围、压实机构责任等系列变革,构建了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将动用风险基金由事前报批改为事后报告,这一改变直指风险处置的时效性需求。
在结算风险事件中,快速响应是控制风险蔓延的关键,这种调整大大提升了风险处置效率。
03 投资端改革
在投资端,证监会也有大动作。李明副主席明确表示,将持续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加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具体来说,证监会将持续扩大社保、保险、年金等权益类投资规模和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
这些中长期资金将被打造为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
同时,证监会将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04 上市公司提质
李明副主席还透露,证监会将更大力度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一方面,抓好“并购六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等落实见效,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
另一方面,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市渠道,进一步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这些措施旨在从根本上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投资价值。
05 市场影响
把时间线拉回11月13日,也就是李明副主席发表讲话的第二天。市场对这些政策信号迅速作出了反应。
当日,上证指数在4000点附近展开激烈争夺,多空双方都在消化证监会释放的政策信号。
有市场分析认为,证监会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构建更加强健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
从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的修订,到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推进,再到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这些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构筑了资本市场的多重防护网。
周五的A股市场,将面临重要考验。是延续反弹还是转向下跌,取决于市场对证监会这一系列制度调整的解读与消化。
随着2025年12月8日《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日期的临近,市场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千万股民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背后的监管意图——一个更加稳定、健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正在制度变革中逐步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