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换帅遭抵制上热搜:当阿里系基因撞上会员制初心!

“诉求背后是拒绝套路”

真的有点意外,没想到一场人事变动竟然会掀起波澜。

想来也有点意思,一切只因沃尔玛中国近期宣布的一项人事任命: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鹏出任山姆会员店中国业态总裁。按道理,这并没有什么不同,大企业这样类似的高层调动动作并不少见,而就是这样一次常规的高层任命,意外引发了山姆会员的强烈抵触情绪。

【钢琴】荣耀的战场-电视剧全职高手片尾曲 ,_忘乡_

官宣后不久,山姆官方社交媒体评论区被“退卡、差评、开除阿里高管”的呼声刷屏,甚至还喷上了热搜……

而透过这些呼声,外界能够很直接感受到会员们的焦虑,这些焦虑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刘鹏正式上任前,山姆APP的界面就已开始发生变化。商品展示图从过去简洁的白底实物图,变成了高饱和度、过度美化的“精修图”。

更让会员们不满的是,部分生鲜食品甚至用烹饪后的成品图替代了原本的状态图,查看关键商品信息也变得更加繁琐。这些变化被会员们精准地概括为“阿里味”浓重。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23年的会员制商超争夺战:emm,盒马VS山姆……

那一年的8月,盒马率先推出“移山价”,直接对标山姆的多款热门商品。战争的起点,源于一块看似不起眼的榴莲千层蛋糕。彼时,山姆的榴莲千层蛋糕售价128元,自推出以来人气极高。盒马随即推出了同款产品,并将价格压到99元。

于是,双方你来我往,价格不断下拉,最终盒马将价格降至79元,山姆则停在85元。

榴莲千层蛋糕并非价格战终点,这场价格战很快波及到其他热门产品,从月饼、西瓜到瑞士卷、三文鱼。按照侯毅当时的说法,零售行业折扣化是赢得竞争的方法。折扣化不是便宜化,不是简单的低价,折扣化是“差异化商品竞争、垂直供应链、极致营运成本”。

可以看到的是,彼时的盒马与山姆用户重合率已经非常高,双方对中产消费者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如果从另一层面来看,山姆会员对阿里高管的抵触,妖妖灵认为并非针对人本身,而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

山姆的成功建立在与会员间的“信任契约”之上,会员支付260元或680元的年费,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承诺,是一种“精选、省心、可靠”的承诺。

山姆通过仅提供约4000个SKU的极致精选策略,为追求品质和时间价值的中产家庭构建了一个“闭眼买也不踩坑”的消费避风港。相比之下,“阿里味儿”所代表的平台电商逻辑,本质是流量运营和GMV增长,其特点是通过复杂的促销规则、千人千面的算法推荐、海量SKU和营造紧迫感来最大化转化率和交易规模。

而这种逻辑在山姆会员眼里,恰恰是他们付费想要逃避的“套路”和“选择疲劳”。

事实上,会员们的这些担忧在刘鹏上任前就已埋下种子。今年年初以来,山姆管理层调整,代理总裁Jane Ewing推行“加速扩张、数据驱动、降本增效”策略,统一供应链与品控标准,取消区域差异化运营。

如果你是山姆的老会员,那么山姆陆续上架好丽友、徐福记、溜溜梅等大众市场品牌,你会有种“会员成为被割韭菜”的感受,毕竟这些商品在家门口的便利店就能随便买到。

与此同时,山姆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蛋黄酥等多款高性价比、高回购率商品,这些变化很难不让会员担忧山姆正在背离其“高端会员制商店”的定位。

我们再来看一下阿里,阿里自身也在对实体零售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今年年初,阿里出售了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录得巨额亏损。这距离阿里出售银泰仅过去了短短几个月。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曾在去年初指出:“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它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阿里逐渐意识到其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商业网络。

从苏宁、银泰到大润发,阿里在零售业上的投资亏损额合计近600亿元。

而山姆也在面临困境,这也可以视作整个会员制零售行业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普遍挑战。

近年来,山姆在华高速扩张,门店数量迅速增加。但同时,山姆的会员增速有所放缓。在资本市场对增长指标的持续压力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单客价值、挖掘增量成为严峻挑战。

引入擅长流量运营和规模增长的阿里系高管,或许是山姆试图破解增长难题的一步棋,刘鹏在天猫国际期间展现的全球选品能力和数字化运营经验,确实是山姆可能需要的。

但并非没有风险,风险在于,如果在追求效率与规模的过程中,模糊了与Costco、盒马等对手的差异化定位,动摇了“会员第一”的初心,那么很有可能会摧毁其最核心的品牌资产——信任。

突然想起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说法: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顾客。可以说,在“价值消费”时代,创造顾客的核心不再是“提供低价商品”,而是“提供确定性的价值与信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