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完全明白中国自主发展外交关系的方式,朝鲜会继续努力与中国搞好关系。但朝鲜也会克服所有困难,坚持走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92年,原本关系亲密的中国和朝鲜举行了一次气氛很奇怪的会谈。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面对中国外长钱其琛时,说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中国外交和朝鲜建设社会主义之间有联系吗?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反而在某些方面有相互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多后,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国内,朝鲜从此不再有中国军队驻扎。与此同时,中国的外交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大家通常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在1953年结束的,但实际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部队是在1958年才全部撤回国内。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各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战争正式结束。然而,朝鲜半岛的军事紧张局势并未完全缓解。尽管协定划定了军事分界线和缓冲区,但美国并未履行撤军的承诺。不仅如此,美国还在停战协定签署后的10月,与韩国签订了驻军协议,继续保留在韩国的军事力量。
中朝两国的领导人意识到,战后的朝鲜经济状况非常糟糕,面对资本主义的渗透,朝鲜实在无力抵抗。如果美国不顾协定,再次引发战争,我们并不惧怕。但在美国没有直接进攻的情况下,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发起进攻。一旦我们主动出击,可能会失去国际上的支持,朝鲜半岛也将失去和平。因此,中朝两国默许了美国的敌对行为,但为了预防意外,朝鲜同意让部分志愿军继续驻留,以抵御美国的威胁。
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为了和平英勇作战,视死如生,坚决与美国侵略者斗争,为朝鲜半岛和东亚地区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革命烈士如黄继光、邱少云等人在战场上英勇牺牲,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生死情谊。战后,志愿军积极投身于朝鲜的重建工作,与朝鲜人民共同修建桥梁道路,建造房屋,种植粮食。志愿军的无私奉献感动了众多朝鲜百姓,他们的付出成为了中朝两国友谊的美好传说。
1954年,朝鲜人民刚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又遇到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许多人连足够的食物都难以保证。志愿军全体将士省吃俭用,共捐献了700万斤粮食给朝鲜人民。志愿军还捐赠了五百多副犁和10多万件生活用品。在业余时间,志愿军官兵义务帮助朝鲜人民植树、耕种、修建房屋和工厂,为朝鲜的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志愿军的无私奉献让朝鲜人民十分感动,他们对此感激不尽。
在志愿军的帮助下,朝鲜的主要城市如平壤、咸兴、元川等在短时间内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志愿军还帮助朝鲜人民重建了水利工程,包括修建了8座水库和一千四百多座大坝,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在随后的几年里,朝鲜和韩国之间的边境保持了相对的平静。美国人除了建立军事基地外,并没有发动军事进攻的打算。随着志愿军的整体建设和朝鲜人民的不懈努力,朝鲜的国家实力逐步恢复并增强。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朝鲜已经能够抵御来自韩国的威胁。由于志愿军继续留在朝鲜已经不再有意义,也不再必要。因此,经过中国政府与朝鲜政府的商讨,于1958年撤回了数十万志愿军。
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规矩,帮助一个国家打仗和夺取它的主权是一回事,美国就是这样让韩国成了自己的附属国。他们还普遍认为,志愿军留在朝鲜是变相夺取朝鲜的主权。因此,他们就利用这个借口,在国际上狠狠地诋毁中国。志愿军的撤退,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并非所有的志愿军都撤走了,还有一些人在板门店附近继续坚守岗位,他们负责监督停战事宜。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边境争端刚开始时,通过威慑和外交手段,防止事态扩大,以免再次发生大规模冲突。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对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强硬态度表示不满,并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当苏联试图进一步侵犯我国主权时,我们坚决予以回绝。此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印度和越南接连对中国领土发起挑衅,甚至引发了战争。期间,苏联也曾直接出兵对中国进行攻击,但在珍宝岛冲突中遭到了失败。苏联扬言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但在毛主席的国际战略部署下,苏联的计划未能得逞。
作为与苏联关系最密切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在这场由苏联导演的针对中国的围堵行动中,保持了中立。同时,中朝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这确实是相当不易的。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时期建立的友谊,确实非同一般。
中国不可能一直被孤立。中苏关系恶化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到了与中国重新建立联系的机会。因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总统尼克松等重要人物相继访问中国,有的直接建立了外交关系,有的则是为了建立关系做准备。韩国显然也不想在这方面落后。
1973年6月23日,韩国总统朴正熙宣布了“623宣言”,表示韩国愿意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被视为韩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83年,一架中国民航客机被一些坏人劫持到了韩国。尽管那时中国和韩国还没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韩国政府还是很好地处理了这件事。他们让机组成员和乘客住进了高级酒店,并在饮食上多加照顾。还派出工程师仔细检查和修好了客机。此外,韩国政府还安排机组成员和乘客在汉城市区游览观光,参观了商场和三星公司的现代化工厂。这些贴心的行为,让中国客人非常满意。
后来,中国和韩国的相关部门就飞机归还的事进行了协商,双方最后达成一致:劫机的人被判4到6年刑期,要在韩国服刑。至于飞机,也顺利地还给了中国。在最后签的协议上,两国都用正式的国名签了字。这次事件得到圆满解决,成了中韩两国关系变好的一个契机。
后来,中国和韩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1984年3月,韩国的网球选手来到昆明,参加了一场戴维斯杯的比赛,他们的对手是中国队,最终中国队以3比1的比分取得了胜利。到了4月,中国的青年篮球队访问了汉城,参加了第八届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
1988年2月25日,韩国总统卢泰愚在就职演说中说,韩国会在加强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也要发展与目前没有交流的大陆国家的关系。没过多久,卢泰愚总统发布了一份特别声明,表示韩国应该超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积极改善与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986年9月,中国派出了一支庞大的体育代表团,前往汉城参加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两年之后,汉城又举办了奥运会,中国也再次派遣了代表团参与。
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时,现场播放的背景音乐是《歌唱祖国》。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韩国也派出了一支超过700人的代表团参加。
为了抓住中韩关系改善的机会,韩国给北京亚运会送去了几百辆汽车,还花了大量钱做广告。亚运会期间,有很多韩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在颁奖和正式场合,中国也开始用“韩国”这个英文名字。
韩国与苏联正式建立起外交联系,获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可。
中韩两国很快启动了建交谈判。中国特别关注韩国对台湾的态度,根据一贯的原则,我们坚决要求韩国与台湾终止任何形式的所谓“外交”联系。韩国表示在原则上可以接受,但希望与台湾保持一定程度的非官方往来。至此,中韩建交已成定局。
朝鲜对于中韩建交的态度一直很微妙,总是表现出一种不冷不热的反对情绪。为了照顾朝鲜,中国提出了一个“交叉承认”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意思是中国承认韩国,而美国和日本也承认朝鲜。
朝鲜对此并不感兴趣,用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的方式,表达了不满。韩国也因此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交叉承认”方案,并声称在与苏联建交时没有涉及“交叉承认”,中韩建交应该仅限于双边谈判。
1992年7月,中国和韩国即将建交的消息已经确定。为了尽量尊重朝鲜,中国外长钱其琛特地前往朝鲜,向金日成主席通报中韩建交的情况,并强调中朝之间的深厚友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表示,中国会继续支持朝鲜的经济发展,同时推动朝鲜与美国、日本改善关系。然而,在这次会议上,朝鲜领导人说了一番话,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我们完全理解中国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外交关系的立场。朝鲜仍然会努力维护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但同时,朝鲜也会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