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真有“战略忽悠局”?张召忠清华演讲揭开当年“说错话”背后的真相
张召忠最近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演讲里,聊起了自己早年上电视节目时那些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的“神预测”。很多人当时觉得他瞎说,说航母没用、说美军不行、说某些武器根本打不起来,结果后来事情的发展跟他说的完全相反。不少人回头一琢磨,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他不是说错了,而是故意说错。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策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兵者,诡道也”。
那时候他刚上节目,说话风格直来直去,但有些话其实不能照实讲。比如某些军事动向、技术进展或者战略意图,一旦说透了,等于给对手递情报。所以有时候就得“装傻充愣”,把真实意图藏在看似荒唐的言论里。观众听不懂,对手也摸不着头脑,反而达到了迷惑对方的效果。这种操作,在军事术语里叫“战略欺骗”,老百姓叫“忽悠”,但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战手段。
张召忠自己也承认,当年有些话确实“说得不太准”,但那不是能力问题,是任务需要。比如他曾经说“航母是活靶子”,这话在2010年前后被无数人嘲讽。可回头看看,那会儿中国自己的航母还没成型,真要大张旗鼓吹航母多厉害,只会刺激某些国家提前布局围堵。不如先低调点,把水搅浑,让对方判断失误。等到咱们的航母真正下水、形成战斗力了,再慢慢调整说法也不迟。
这种“说一半藏一半”的做法,其实不是张召忠一个人的风格,而是很多国家在特定时期都会用的手段。美国自己也没少干类似的事,比如冷战时期故意夸大苏联威胁,或者反过来贬低自己的武器性能,都是为了在战略博弈中争取主动。只不过咱们这边过去不太习惯公开讲这些,所以观众一听“局座”说话离谱,就以为他真不懂,其实人家心里门儿清。
当然,这种“忽悠”不是瞎忽悠,得有分寸、有底线。张召忠在演讲里也强调,他从来不会编造事实,也不会故意误导公众对国家安全的基本判断。他那些“出格”的言论,往往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用一种看似夸张的方式,把真实意图包裹起来。时间一长,等局势明朗了,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那话是这个意思!
现在回头看,张召忠当年那些被群嘲的“神言论”,不少都经得起时间检验。不是他预测错了,而是大家理解错了语境。军事评论不是天气预报,不能光看表面字眼。尤其是在信息高度敏感的领域,有时候“说错”恰恰是为了“做对”。这种操作听起来有点绕,但国际博弈本来就是一场复杂的心理战,谁先露底牌谁就吃亏。
张召忠这次在清华的演讲,其实也是在给公众补一课:别光看热闹,得多想想背后的逻辑。媒体上的军事专家,不只是来科普知识的,有时候还得扮演“信息过滤器”的角色。他们说的话,得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国内政策、技术阶段一起看,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很容易把策略性表达当成无知言论,反而被真正的对手牵着鼻子走。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官网、央视军事频道过往节目回放、张召忠个人公开演讲实录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