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以涉俄为由突袭制裁12家中企,中方迅速反制,欧盟内部出现分歧:法、西强烈反对,德忧虑稀土资源短缺

欧洲两大“顶梁柱”德国和法国,最近怎么看怎么不对付,这兄弟俩到底在掰扯啥呢?一边是德国总理朔尔茨急得快上火,生怕得罪了中国,自家汽车产业的“口粮”被断;另一边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嘴上喊着“欧洲要独立自主”,眼睛却死死盯着自家国宝级的美酒,担心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内讧,背后牵扯出的,是一场关乎饭碗、面子和欧洲未来命运的巨大博弈。

咱们先来看看急得跳脚的德国。德国人为什么这么焦虑?说白了,就是怕饭碗被砸了。德国的经济命脉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汽车工业。从奔驰、宝马到大众,这些响当当的品牌撑起了德国制造的脊梁,也养活了成千上万的德国家庭。

可如今,这条脊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缺钙”风险。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飞速转型,一种叫“稀土”的战略资源,成了所有车企的命根子。没有它,高性能电机就是一堆废铁,电动汽车的心脏就无法跳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早就发出过撕心裂肺的警告:德国对制造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所需的稀土,依赖度高达惊人的99%,而这些稀土,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这可不是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悬在德国工业头顶的一把利剑。一旦这根供应链被切断,德国的汽车工厂可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得停工,直接导致数十万工人失业。这画面,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所以,当欧盟内部有人高喊要对中国强硬、要扩大制裁时,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这位务实的德国领导人,心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经济账。他顶着国内外巨大的政治压力,在2022年就成为疫情后首位访华的七国集团领导人。这趟访问,在当时被不少西方媒体冷嘲热讽,说他为了经济利益“叩头”。但对朔尔茨来说,这根本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里子问题,是为了保住千千万万德国普通家庭的饭碗。他深知,和中国“脱钩”,对德国而言无异于经济自杀。

德国人愁的是饭碗,那法国人呢?他们愁的,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法国的“里子”是什么?是那飘着醇香的白兰地。就在欧盟讨论对华制裁的同时,中国悄无声息地启动了一项反倾销调查,目标直指欧盟出口的白兰地。这一拳,打得极其精准,几乎是点对点地打在了法国的“七寸”上。法国的干邑,不仅是世界闻名的奢侈品,更是法国重要的出口产业和文化名片。

每年,大量的法国干邑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中国市场几乎消化了其全球出口的很大一部分。中国的反制调查一出,法国的酒庄主们瞬间就慌了神,生怕自己精心酿造的美酒,一夜之间在中国市场上消失。这种实实在在的经济痛感,让法国在跟风对华强硬时,不得不掂量再三。

而法国的“面子”,则源于其总统马克龙一直高举的“战略自主”大旗。马克龙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一直梦想着欧洲能成为独立于美国的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总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当“小弟”。在他看来,欧洲不应该被卷入不属于自己的危机,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的大棋盘上,欧洲必须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行动。

2023年,马克龙访华时就曾公开表示,欧洲必须避免因台湾问题卷入“不属于我们的危机”,这番言论当时在欧美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所以,当美国施压、要求欧洲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时,马克龙的内心是极其抵触的。盲目跟随美国制裁中国,不仅可能引火烧身,赔上自家的经济利益,更是对他所倡导的“战略自主”理念的公然背叛。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能让德法这两个欧盟的“发动机”同时熄火,甚至差点闹掰呢?这就要说到那记堪称“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重拳了。

时间回到2024年2月,欧盟在推出第13轮对俄制裁方案时,干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首次将三家中国内地公司和一家香港公司列入了制裁黑名单。这几家公司分别是广州奥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碧光贸易有限公司和亿路发电子有限公司,以及香港的RG Solutions Limited。欧盟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企业涉嫌向俄罗斯的军事工业综合体提供了被禁运的电子元器件等军民两用产品。

这一举动,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剧烈震动。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表面上看,这是在制裁俄罗斯的帮手,展现欧盟的团结和决心。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复杂的政治表演。一方面,是为了向外界展示欧盟在对俄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没有动摇;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递上的一份“投名状”,试图以此换取美国在关税等问题上的让步。

然而,这记重拳打出去后,预想中的效果没看到,反倒先把自己人给打懵了。德国和法国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后果将不堪设想。今天可以因为涉俄制裁几家中国科技公司,明天是不是就可以因为所谓的“不公平补贴”制裁中国的电动汽车、光伏和风电设备?

这种滑坡效应,正是德国最害怕的。而这种被美国推着走、丧失独立性的感觉,也正是法国最厌恶的。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开头那一幕:一个为了保饭碗,一个为了保面子,欧洲的两大核心,在这个问题上罕见地站到了对立面,让欧盟内部的分裂彻底暴露在了聚光灯下。

这场风波远不止是简单的贸易摩擦,它深刻地揭示了欧盟内部早已存在的路线之争:究竟是该像德国那样,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奉行务实主义;还是该像法国那样,将政治理想和战略自主作为优先考量?

在世界这盘大棋上,一个内部分裂、步调不一的欧洲,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巨大风险。

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欧洲的明天是成为棋手,还是沦为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