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到2025年10月下旬,百年多的历史里最大的一次白宫扩建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
特朗普总统推动的那场豪华宴会厅工程,从起初的2.5亿美元预算一路飙升到3亿美元,可他一直坚持“不花纳税人的钱”。实际上,支撑这笔巨款的,可都是一些跨足科技、币圈、烟草、军火等行业的大企业巨头和亿万富翁们。
白宫东翼可不是普通的建筑,这座自1902年建起,1942年还扩建了第二层的老建筑,长期以来一直负责第一夫人办公室、白宫宾客入口,以及小型电影院等重要任务,是白宫整体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拆掉重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建一座超过8300平方米(大约9万平方英尺)的超级宴会厅。
按照特朗普的想法,这个新舞厅能容纳999位宾客,比起现在白宫东厅的200人容量可是大了不少。未来不仅能替代南草坪那边临时搭的帐篷用来搞大型活动,还会用于总统就职典礼之类的重要场合。
从目前公布的效果图来看,这个舞厅会用黑白色的大理石地板,配上水晶吊灯和带金边的梁柱设计,三面环绕的落地窗都装了防弹材料,整体现出特朗普那种标志性的豪华风格。
按照华盛顿地区的建筑管理规定,新盖的建筑或大规模翻新政府机构的建筑,都得经过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审批。不过到目前为止,白宫是否提交了审批方案,还有这个委员会是否同意,都没有官方说法,两边都没有明确回应。
另外,国际非盈利机构“建筑历史学家协会”也表明了很大关注,觉得这是白宫83年来第一次对外墙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动,迫切需要制定更严格的设计方案和审批手续。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的时间安排也挺引人注意,正赶上美国政府停摆的时候。一边一些民众还在为日常生活和医疗问题忧心忡忡,一边白宫大搞土建工程的行为,被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骂成了“对百姓赤裸裸的背叛”。
特朗普不断强调,新舞厅的建设资金都是“热心爱国者和伟大的美国企业”慷慨解囊的,不过谁出的钱却一纸名单就看得出来,背后明显带着利益的味道。
从科技巨头到烟草大佬,从币圈新贵到军火承包商,几乎每一个捐款人都和联邦政府有着潜在的利益联系。
像亚马逊、苹果、谷歌、Meta、微软这些科技巨头,个个都在名单上,这些企业长期受到反垄断审查和隐私监管的压力,和白宫的关系紧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商业策略。
在币圈,表现得也挺积极,Coinbase、Ripple、泰达这些大牌纷纷加入战局,这个行业正处在争取监管认可的关键时期,急需政府的政策帮衬。
奥驰亚集团、雷诺兹在美国的分公司,还有像能源巨头、铁路企业、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军火供应商,都是华盛顿常去的说客,行业的成长其实很大程度上仰仗着政策的支持和偏袒。
名单里最让人捉摸的是政商关系交织的身影,特朗普政府的商务部长、亿万富豪霍华德·卢特尼克用家族名义进行了捐款。
小企业管理局长凯利·洛夫勒和她那位在华尔街颇有声望的丈夫杰夫·斯普雷彻一起出资,连白宫新提名的西班牙大使本杰明·莱昂家族也出现在捐款名单上。这“官员加金主”的双重身份,让人们对政商勾结的猜测一直没断过声。
一些捐款人身上的“特殊底细”更添疑云,比如生物科技界的斯特凡·布罗迪,这人曾因为违反美国对古巴的制裁被判过罪,2023年还申请过拜登政府的赦免,但结果被拒。如今,他却能挤进特朗普的捐赠名单,这身份的转变背后,折射出一些复杂的政治角力,也引起了不少人议论。
至于古巴裔糖业巨头何塞·范胡尔夫妇的出现,外媒还揭露他们与特朗普政府推动可口可乐用蔗糖来代替玉米糖浆的决定有关联,这也间接证明了捐款和政策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
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反复强调,不光是新舞厅,这东翼地下的总统应急行动中心进行翻修,也都由私人资金来负担,绝对不会用到纳税人的钱。
不过,这种说法在公众讨论中遇到了普遍质疑,主要争议集中在:私人捐款会不会变成暗中影响政策的利益。
理查德·佩因特,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时的白宫首席伦理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个“付钱就能进场”的钱钱游戏,“他们之所以能被邀请到白宫,只不过是因为给这个项目捐了款而已”。
其实,特朗普在十月中旬就曾在白宫办过个答谢宴,感谢那些捐款人。邀请了三十多位企业代表到场,席上有人直接问“2500万美元是不是够”,特朗普当时就说“这钱我要了”,还夸奖一些宾客“挺大方的”。这场宴会简直像是资本和权力的联谊会似的。
法律专家们普遍觉得,这种“集资改建”虽然没有直接越过法律底线,但明显失去了应有的体面。
科技公司或许希望借由捐赠来左右反垄断的相关政策,币圈也盼望能获得更为宽松的监管氛围,而烟草企业则试图规避那些严格的控烟规定。换句话说,这些捐赠出来的钱,本质上其实是对未来政策带来的好处进行的“预付费投资”。
美国网友的调侃真是一针见血:“这根本不是募捐,分明就是大资本在玩政治游戏,看看哪家能在白宫混个脸熟。”
这种暗中进行的利益交换,正一点点蚕食着大家对政府的信心。
虽然白宫说以后会把捐款数字公开出来,但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些捐赠的人是不是在税收减免、政策优惠、项目招标这些地方能拿到额外的好处。
当资本靠捐赠就能直达政治核心,所谓的“公平正义”在美国,难免变成了权贵阶层的专利游戏。
这次白宫舞厅的扩建不单是个普通的基础建设,而是变成了特朗普个人特色和美国政商关系的一面镜子。
特朗普屡次抱怨原本的白宫空间“跟不上规格”,觉得“美国总统得有更宽敞、更体面的场所来招待来自全球的宾客”。这股个人的想法,最终促成了对公共资源的巨大投入,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工程。而资本的踊跃参与,也完美展现了美国政治中权力与资本之间那种紧密的联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白宫的翻新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严重依赖私人资金,以前的修缮大多靠政府预算,或者通过公开透明的慈善募款来推进。而这次却是几十个利益方集中出资,而且金额和用途都不清楚,给政商勾结埋下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就像国外媒体说的,这个还没完工的舞厅里,每一块水泥都镌刻着资本的印记。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个“不用纳税人的钱”搞的工程,最后花费可能还是会以别的方式转嫁出去。捐赠企业如果能享受税收减免,损失的其实是国家的财税收入。
获得政策偏袒的情况下,市场的公平竞争就会受到影响,最终会波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人调侃说得挺有道理:“新舞厅其实就是那些权贵的炫耀场,看谁能找到最好的舞伴。”
按部就班,这座奢华的舞厅预计在2029年前完工,到那时,白宫将添上一栋金碧辉煌的建筑。不过,美国政治里那权力和资本边界模糊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严重。要知道,当资本可以明目张胆地为权力“买单”,当政策变成捐赠的“回报”,美国所谓的“权力属于人民”,在这场政商联手的大戏中,显得越发无力、苍白。
结语
这次白宫东翼的大换新,倒不如说像是在展现美国政治的全景秀,而不单单是搭建个舞厅那么简单。
让人们意识到,既然权力得靠奢华来显示,资本也得靠实力来护卫,民主和公平就可能会成为这场交易中的牺牲品。而这,也许才是这场争论中最值得深思的核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