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与金融科技平台的合作数据公布,我们反过来看看哪些金融科技公司最受宠。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到底是金融机构说了算还是金融科技公司说了算。
根据 31 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合作伙伴名单,通过统计各金融科技平台的合作次数,筛选出合作最频繁的机构,具体排名如下(注:统计范围含助贷、引流、增信、贷后等全业务合作,关联公司合并计算,如抖音旗下 “深圳智领星辰” 与 “深圳智领皓海” 合并为 “抖音系平台”):
补充说明:
统计逻辑:同一集团旗下不同主体(如抖音系 “智领星辰” 与 “智领皓海”)合并计算,避免重复统计;合作领域包含助贷、导流、增信、贷后、技术支持等全业务环节,仅单一环节合作(如仅催收)不计入排名。头部平台特征:排名前 10 的平台均具备 “流量 + 数据 + 场景” 三大核心能力,其中抖音、度小满、京东、美团四大互联网系平台占据行业 60% 以上的线上获客份额,形成 “流量垄断” 格局。中小平台机会:部分垂直领域平台(如专注医美分期的上海即科智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专注旅游场景的上海智立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虽合作次数较少(3-5 家),但凭借场景壁垒与细分客群优势,成为特色消金公司(如锦程消金、金美信消金)的核心合作伙伴。
头部金融科技平台经营模式:三类角色定义合作逻辑
根据与消金公司的合作深度、资源输出类型及盈利模式,头部金融科技平台可划分为流量入口型、生态赋能型、风险缓释型三类,各类模式的核心能力、合作路径与盈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决定其在合作中的话语权。
(一)流量入口型:掌握 “获客霸权”,以流量变现为核心
以抖音系、美团系、京东系为代表,凭借 C 端用户规模与场景垄断,成为消金公司最依赖的获客渠道,经营模式呈现 “流量聚合 - 分层导流 - 佣金分成” 特征。
核心能力:用户规模与场景绑定抖音系:坐拥 7 亿日活用户,通过短视频内容推荐精准触达 “下沉市场 + 年轻客群”,2024 年为消金公司导流超 8000 万户,获客转化率达 3.5%(行业平均 1.8%);美团系:覆盖 6.9 亿交易用户,依托 “外卖 + 到店 + 酒旅” 本地生活场景,为消金公司提供 “场景化授信”(如外卖订单金额关联贷款额度),场景内转化率达 5.2%;京东系:3.8 亿活跃用户,绑定电商消费场景,通过 “京东金条 + 白条” 为消金公司导入分期客群,客群资质偏优质(征信白户占比仅 12%,低于行业平均 25%)。合作模式:“流量分成 + 数据支持”,话语权绝对领先收费模式:按 “导流户数 + 放款金额” 双重收费,抖音系导流费 200-300 元 / 户,同时抽取放款金额的 1.5%-2.5% 作为分成;美团系场景内导流费 180-250 元 / 户,叠加 0.8%-1.2% 的交易分成;数据输出:仅提供 “脱敏用户行为数据”(如点击频次、停留时长),不开放核心消费数据,消金公司需基于此自主风控,平台不承担风险;合作壁垒:消金公司若想接入核心场景(如抖音 “借钱” 入口、美团 “生活费” 频道),需满足平台设定的 “放款规模下限”(如单平台月放款≥5 亿元),头部平台可同时对接 5-8 家消金公司,通过 “比价竞争” 压低消金公司利润。
(二)生态赋能型:“流量 + 数据 + 资金” 三位一体,深度绑定消金业务
以度小满系、蚂蚁系为代表,依托互联网巨头生态,整合流量、数据、资金全链条资源,经营模式呈现 “生态闭环 - 技术输出 - 联合运营” 特征。
核心能力:全链条资源整合与科技输出度小满系:百度生态内 “搜索 + 信息流” 流量(日活 3.2 亿)+ 百行征信数据 + 旗下小贷公司资金,可为消金公司提供 “获客 - 风控 - 资金” 全流程支持,2024 年联合贷规模达 1200 亿元,占行业联合贷总量的 35%;蚂蚁系:支付宝 10 亿月活用户 + 芝麻信用数据 + 蚂蚁消金资金,对外输出 “区块链风控”“智能催收” 等技术(如为招联消金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降低诉讼成本 30%),同时通过蚂蚁智信为消金公司提供贷后数据处理服务,覆盖 17 家消金公司的 80% 贷后业务。合作模式:“联合运营 + 利润分成”,主导业务规则联合贷:度小满与消金公司按 “3:7” 比例出资,共享客群、共担风险,利润按出资比例分成,同时收取 2%-3% 的技术服务费;蚂蚁系暂不对外开展联合贷,仅通过技术输出获取服务费(年均技术收入超 15 亿元);风控主导:度小满向合作消金公司开放 “百度信用分” 模型,消金公司需将该模型作为核心风控依据,通过率调整需经度小满同意;蚂蚁系向消金公司提供 “芝麻信用分 + 消费行为” 联合评分,直接影响贷款额度与利率定价;生态绑定:消金公司若接入度小满或蚂蚁生态,需放弃与其他竞品平台(如抖音、美团)的独家合作,形成 “生态排他” 壁垒。
(三)风险缓释型:“导流 + 增信” 双轮驱动,聚焦下沉客群
以奇富系、微财系、小赢系为代表,聚焦银行与头部消金覆盖不到的 “次级客群”,通过 “增信兜底” 降低消金公司风险,经营模式呈现 “客群分层 - 风险定价 - 担保兜底” 特征。
核心能力:次级客群风控与风险缓释奇富系:360 借条覆盖 2.1 亿下沉客群(征信白户占比 45%),通过 “设备指纹 + 行为轨迹” 构建风控模型,不良率控制在 4.2%(行业次级客群平均 5.8%),同时旗下奇富融资担保为合作消金公司提供 “5%-10% 风险兜底”;微财系:深耕县域客群(覆盖全国 1800 个县),通过 “本地商户数据 + 农户信用” 开发 “县域贷” 模型,为消金公司导入客群的不良率 3.8%,旗下厦门微财担保提供 “8%-15% 风险分担”;小赢系:聚焦 “新市民 + 蓝领” 客群,通过 “工资流水 + 社保数据” 风控,为消金公司导流客群的放款金额多在 1-3 万元,同时旗下中智信担保提供 “全额担保”(收费率 3%-5%)。合作模式:“风险共担 + 高费率分成”,依赖消金资金增信绑定:消金公司与这类平台合作时,需强制接入其担保公司,担保费率 3%-5%,若不良率超过约定阈值(如 5%),平台需兜底赔付;利润分配:导流费 150-200 元 / 户,叠加放款金额的 2%-4% 分成,综合费率显著高于流量入口型平台,但消金公司因风险可控仍愿意合作;资金依赖:这类平台自身缺乏资金,完全依赖消金公司放贷资金,话语权弱于流量入口型与生态赋能型,消金公司可同时对接 3-5 家平台,通过 “风险比价” 选择最优合作方。
市场地位分层:“四大巨头垄断 + 中小平台补缺” 的格局
基于合作消金公司数量、市场份额、话语权三大维度,头部金融科技平台呈现 “金字塔式” 分层,前四大平台(抖音系、度小满系、京东系、美团系)垄断行业 60% 以上的线上获客与联合贷资源,形成 “寡头垄断” 格局。
第一梯队(绝对主导):抖音系凭借短视频流量红利,成为行业最大获客渠道,消金公司若不接入抖音,线上获客规模将下降 30%-50%;度小满系凭借 “流量 + 资金 + 数据” 三位一体能力,主导联合贷业务规则,消金公司需按其要求调整风控模型与定价策略。第二梯队(强势主导):京东系与美团系依托垂直场景(电商 / 本地生活),形成 “场景壁垒”,消金公司若想进入这些场景,需接受平台的分成比例与数据接入要求(如美团要求消金公司开放放款数据,用于优化场景推荐)。第三梯队(中度主导):奇富系主导次级客群市场,消金公司若想拓展下沉客群,需依赖其风控与增信能力;蚂蚁系虽暂不对外开展联合贷,但凭借技术输出(如区块链、智能催收)影响消金公司的运营效率,技术服务费占消金公司科技投入的 20%-30%。第四梯队(被动跟随):乐信系、微财系等垂直平台,仅在特定场景(如 3C 分期、县域贷款)具备优势,需依赖消金公司的资金支持,合作条款由消金公司主导(如分成比例、风控标准)。
发展方向分化:从 “流量争夺” 到 “生态深耕”
头部金融科技平台基于自身核心优势,呈现三大差异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与消金公司的合作绑定,同时加剧行业分化。
(一)流量入口型:从 “导流” 到 “场景闭环”,强化垄断
抖音系、美团系、京东系正从 “单一获客” 向 “场景内金融闭环” 升级:
抖音系:在 “抖音商城” 内推出 “分期购物” 功能,消金公司需接入抖音支付才能开展分期业务,抖音通过 “支付 + 分期” 收取综合费率(支付费率 0.6%+ 分期分成 1.5%),2024 年场景内分期规模达 500 亿元,同比增长 200%;美团系:将 “美团生活费” 嵌入 “外卖会员” 体系,会员用户可享受 “免息分期”,消金公司需为会员用户让利(利率下降 2-3 个百分点),美团则通过会员费与消金分成双重盈利;京东系:在 “京东到家” 场景推出 “即时消费贷”,基于用户历史消费数据实时授信,消金公司需按京东要求提供 “T+0 放款” 服务,京东收取 1.2%-1.8% 的场景服务费。
(二)生态赋能型:从 “联合贷” 到 “科技输出”,打造壁垒
度小满系、蚂蚁系正从 “资金合作” 向 “科技赋能” 转型:
度小满系:推出 “消金科技 SaaS 平台”,为中小消金公司提供 “获客 - 风控 - 贷后” 全流程系统,收费模式为 “年费 + 交易量分成”,2024 年服务 12 家消金公司,科技收入占比从 15% 升至 30%;蚂蚁系:开放 “蚂蚁链金融平台”,为消金公司提供资产存证、跨机构数据共享服务,降低同业合作成本 40%,同时推出 “智能催收机器人”,替代 30% 人工催收,2024 年技术输出收入超 18 亿元。
(三)风险缓释型:从 “增信” 到 “客群运营”,提升粘性
奇富系、微财系、小赢系正从 “风险兜底” 向 “客群全生命周期运营” 延伸:
奇富系:为合作消金公司提供 “客户复贷运营” 服务,通过精准推送提升复贷率(从 25% 升至 40%),收取复贷金额的 1%-2% 服务费;微财系:在县域市场推出 “商户联合授信” 模式,联合消金公司为县域商户提供 “经营贷 + 消费贷” 组合产品,通过商户流水监控降低风险,服务费提升至 5%-7%;小赢系:针对蓝领客群推出 “工资代发 + 信贷” 联动服务,与消金公司共享代发数据,提升风控效率,不良率下降 0.8 个百分点,分成比例提高 1 个百分点。
深度博弈:互联网金融到底谁在主导业务?
从 “合作条款、利润分配、规则制定” 三大维度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生态呈现“金融科技平台主导,消金公司被动跟随”的格局,核心原因在于金融科技平台掌握 “流量、数据、场景” 三大核心生产要素,消金公司陷入 “资金过剩但资源短缺” 的困境。
(一)合作条款:平台设定 “准入门槛”,消金公司被动接受
流量准入:抖音系要求合作消金公司 “单平台月放款≥5 亿元”“不良率≤3%”,若不达标则关闭导流入口;2024 年有 3 家中小消金公司因未达标被抖音暂停合作,线上获客规模下降 60%;数据接入:度小满要求合作消金公司 “开放全部放款数据与不良数据”,用于优化自身风控模型,消金公司若拒绝,将无法接入度小满流量;排他条款:蚂蚁系要求合作消金公司 “不得与微信支付开展独家合作”,2024 年有 1 家消金公司因违反排他条款,被蚂蚁暂停技术输出服务,贷后处理效率下降 40%。
(二)利润分配:平台拿走 “大头”,消金公司仅赚 “辛苦钱”
以 “1000 元贷款” 为例,拆解利润分配结构:
流量成本:抖音系收取导流费 200 元 / 户 + 放款金额 2% 分成(20 元),合计 220 元;技术成本:度小满收取联合贷技术服务费 3%(30 元);风险成本:奇富系担保费 5%(50 元);消金公司收入:贷款利息(按 24% 年化计算,1 年利息 240 元) - 资金成本(按 5% 计算,50 元) - 上述成本(300 元) = -110 元;实际盈利:消金公司需通过 “复贷”(复贷后流量成本降至 50 元)与 “规模效应”(月放款超 10 亿元后资金成本降至 4%)才能实现盈利,而平台无论消金公司盈利与否,均能稳定获取分成与服务费。
(三)规则制定:平台主导 “风控、定价、场景”,消金公司沦为 “资金通道”
风控主导:度小满向消金公司输出 “百度信用分” 模型,通过率调整需经度小满同意,2024 年某消金公司因擅自提高通过率(从 30% 升至 40%),被度小满暂停联合贷合作;定价主导:美团系要求消金公司 “场景内贷款利率≤18%”,而消金公司资金成本 + 流量成本已达 15%,实际毛利率仅 3%;场景主导:京东系将 “京东金条” 额度与消金公司放款规模挂钩,消金公司若想获取更多额度,需接受京东的分成比例(从 1.5% 升至 2.5%)。
(四)例外情况:头部消金公司的 “有限议价权”
仅蚂蚁消金、招联消金、马上消金三家头部机构具备一定议价能力:
蚂蚁消金:依托蚂蚁集团生态,无需依赖外部获客,反而向其他消金公司输出技术(如为招联消金提供区块链服务),收取技术服务费;招联消金:依托招商银行与联通股东资源,自有获客渠道占比 30%,可与抖音、度小满谈判降低分成比例(从 2.5% 降至 2%);马上消金:通过会员业务(2024 年收入 40 亿元)降低对平台流量的依赖,会员用户复贷率达 60%,可与华为、快手协商减少导流费(从 250 元 / 户降至 200 元 / 户)。
生态主导权的本质是 “要素控制权”
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导权,本质上由 “流量、数据、场景” 三大核心生产要素的控制权决定:
金融科技平台掌握这些要素,成为 “生态主导者”,通过设定规则、分配利润、控制准入,获取行业 60% 以上的利润;消金公司虽掌握资金,但资金已成为 “过剩要素”(2024 年行业资金闲置规模达 1200 亿元),沦为 “资金通道”,仅获取行业 20%-30% 的利润;未来,若消金公司不能通过 “自建流量”“数据积累”“场景拓展” 突破平台依赖,主导权格局将长期维持;而头部金融科技平台若进一步整合 “支付 + 征信 + 科技” 资源,可能形成 “寡头垄断”,加剧行业分化。
简言之,当前互联网金融的 “主导者” 是掌握核心要素的金融科技平台,消金公司的 “资金优势” 难以撼动这一格局,除非出现 “监管打破流量垄断” 或 “消金公司生态化转型” 等重大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