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在季后赛一度接近淘汰掘金、却最终饮恨的球队,在休赛期补进两个前全明星级后卫——这样的场景,放到NBA历史上都不多见。
快船把克里斯·保罗和布拉德利·比尔同时拉到自己阵中,不只是简单的“添砖加瓦”,而是直接让球队的后场战力跃升到联盟顶层。
这么玩,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毕竟保罗和哈登的前一次联手,最终是被勇士剥夺了总冠军梦。
保罗和哈登的球迷肯定还记得2017-2018赛季,那年火箭常规赛拿下65胜,季后赛西决领先勇士3-2,保罗却在第5场拉伤腿筋,错过第6和第7场。
哈登一个人扛不动,火箭被逆转淘汰。
两人在火箭的那段时间,其实已经试出了很高的上限——两个能持球、能控节奏、能进关键球的后卫,理论上可以压制任何对手的后场配置。
如果不是伤病,那个组合也许能改写NBA的历史。
这一次不同的是,他们不需要像在火箭那样连续40分钟满负荷运转。
快船的前锋线有科怀·伦纳德坐镇,布拉德利·比尔的得分能力也能减轻哈登的压力,保罗在这里的角色更像是“二阵容指挥官”和“关键时刻战术终结者”。
当哈登休息时,保罗依然可以保证球队的进攻不掉节奏。
与其说快船是在给保罗和哈登一次重来的机会,不如说是在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宽容的舞台。
快船的首发五人,纸面上足以让任何对手感到窒息:哈登打控卫,伦纳德和比尔分居两个锋卫摇摆位,祖巴茨镇守中锋,再加上另一位锋线投射点。
替补席上还有保罗掌控节拍,把二阵容衔接段变成快船的优势时段。
在NBA,能在哈登下场时增加优势的阵容不多,而保罗恰好是最擅长这种工作的人。
从数据上看,保罗上赛季在勇士的场均失误只有1.3次,是联盟最低的控卫之一,而他的场均助攻比失误比高达5.9。
这意味着他在球权掌控上的稳定性,足够让快船的替补阵容打得稳、打得聪明。
哈登上赛季依然是助攻王,常规赛送出10.7次助攻,把恩比德喂成了MVP。
在这样的传球手带领下,伦纳德、比尔甚至祖巴茨的进攻效率都有了提升空间。
这套阵容的另一个恐怖之处在于“关键球”能力。
哈登和保罗都是联盟里少数在最后两分钟仍然能稳住节奏、命中艰难投篮的后卫,而且打法互补。
哈登擅长一步过人后的造犯规和后撤步三分,保罗则偏爱中距离的抛投和急停跳投。
这些打法不依赖绝对的爆发力,经验和节奏感才是核心,所以年龄的影响反而没那么致命。
当然,这种豪华阵容也有隐患。
保罗已经38岁,伦纳德的出勤率一向是个谜,比尔过去几个赛季也没打满超过60场,哈登虽然耐用,但季后赛状态起伏一直是话题。
快船赌的是——他们不需要每个人都打满82场,只要季后赛凑齐健康的核心阵容,就能靠个人能力和经验碾压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和哈登虽然都习惯当持球大核,但他们的节奏和风格其实比外界想象中更能兼容。
在火箭时期,当保罗控球时,哈登会拉到大空位等待反切或接球三分;当哈登持球时,保罗会在弱侧寻找中距离机会。
这种双控卫体系在对抗高压防守时,能极大地降低失误率,增加决策速度。
快船的引援方式,也能看出管理层的思路——不是一味追求最年轻、最有天赋的核心,而是希望用成熟的球星群体换取稳定性和关键时刻的执行力。
鲍尔默愿意为此继续掏豪华税,只为了组建出最有威慑力的阵容。
今年夏天,快船的奢侈税预计将超过1亿美元,但他们依然没有在交易市场犹豫,这在联盟是极少数。
在场上,保罗带队的替补阵容很可能会用更多的挡拆和中路配合,而哈登领衔的首发则会拉开空间,更依赖外线射手和突破分球。
比尔的无球能力让哈登在无球端的威胁被放大,伦纳德的单打能力又可以在进攻受阻时直接接管进攻。
这种多核心的配置意义在于——你很难用针对性的防守限制他们,同时防守端可以保持较高的身体对抗强度。
对保罗来说,这个机会极为特殊。
2011年差点加盟湖人的他,被交易到快船后开启了“空接之城”时代;十多年后,他以另一种身份回到洛杉矶,这次身边的帮手不再是格里芬、德安德烈·乔丹,而是哈登、伦纳德和比尔。
对哈登来说,他离开费城是为了追求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一个不必每场都拼到精疲力尽、但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的环境。
快船的训练营,可能会成为联盟关注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保罗和哈登在训练中是不是依然能像火箭时期那样互相找准节奏,会直接决定这套阵容的化学反应。
球权分配、防守覆盖范围、伤病管理,这些问题从第一天起就会被放在显微镜下。
阵容已经铺好,谁来掌握节奏,谁来接管比赛,不仅是战术安排,也是性格与经验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