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为狗撞废大G,本人淡定报警!网友:这人设绝了

一辆几百万的奔驰大G,车头怼进了树里,保险杠七零八落,看着跟刚从废品站捡回来似的。

车主呢?

大导演陈可辛,穿着一身休闲装,好端端地站在路边打电话,脸上那叫一个云淡风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给新片《酱园弄》勘景,顺便研究一下撞车戏怎么拍才够真实。

这画面,就发生在11月11号中午的香港深水湾,光天化日,朗朗乾坤。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双十一别人剁手,陈导直接剁车头。

按理说,开大G这种跟装甲车没两样的铁疙瘩,在路上基本就是横着走,怎么就跟路边的小树和铁栏杆过不去了?

陈导给警方的说法是:路上突然窜出来一条狗,他下意识一脚刹车猛打方向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车就亲上了栏杆。

好家伙,这电光石火间,大导演做出了一个堪比电影高潮情节的选择题:保车,还是保狗?

他选了后者。

这事儿一传上网,瞬间就炸了。

网友们的彩虹屁简直能淹没维多利亚港,队形那叫一个整齐:“人没事就好!”

“为了小狗撞坏豪车,这才是生命至上,粉了粉了!”

一片赞扬声中,陈可辛仿佛不是出了个交通事故,而是刚拿了个奥斯卡人道主义精神奖。

慢着,这剧本是不是有点太完美了?

一个功成名就的大导演,开着象征财富与地位的豪车,却为了一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生命,甘愿承受几十万的维修费。

这简直是都市传说走进现实,满足了我们对“有钱又有德”的所有想象。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简单童话?

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甚至包括这个瞬间的抉择。

咱们不妨把镜头拉回来,做个沙盘推演。

当时那条“天降神兵”的狗突然杀到马路中间,留给陈导反应的时间估计也就一两秒。

这个瞬间,大脑是来不及做复杂运算的,全凭肌肉记忆和本能。

所以,躲避障碍物几乎是所有司机的下意识动作。

这次是狗,下次可能是个滚过来的篮球,也可能是个突然冲出马路的小孩。

说他“生命至上”,当然没错,但这顶高帽之下,是不是也忽略了点别的什么?

比如说,这种“紧急避险”在法律和现实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为了躲狗,失控的车撞上了对向车道的车辆,或者冲上了人行道撞伤了路人,那这剧本可就彻底从温情片变成悲情伦理片了。

到那时候,舆论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一边倒地给他点赞?

恐怕评论区的风向会立刻调转,变成“鲁莽驾驶”“置他人安危于不顾”的口诛笔伐了吧。

你看,网友有时候就像个放大镜,专盯着别人家的芝麻,却对自家西瓜视而不见。

所以,这起事故的“完美结局”——车坏、树断、栏杆毁,但人、狗皆安然无恙,简直是个奇迹。

这种小概率事件被大家拿来当成道德范本,其实有点危险。

毕竟,不是每一次紧急避险,幸运女神都会站在你这边。

交通法规里“让速不让道”的老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高速行驶时,猛打方向盘的危险性,可能远比正面碰撞要高。

当然,我不是在苛责陈可辛导演。

恰恰相反,我佩服他在那种突发状况下的冷静。

事后没咋咋呼呼,没找助理前呼后拥,就自个儿站在路边报警,那份淡定从容,倒是比他电影里那些精心设计的场面更有“范儿”。

这或许就是一个在名利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修炼出的心性。

见过大风大浪,一辆撞坏的车,真就算不上什么事儿了。

几百万的车算啥,人没事,《酱园弄》还能接着剪。

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背后折射出的公众心态。

为什么大家会对“名人做好事”这么津津乐道?

可能是因为我们看惯了太多明星的负面新闻,以至于一个本能的、善良的举动,都显得如此珍贵,仿佛在泥潭里开出了一朵莲花。

我们渴望看到那些站在云端的人,身上依然保留着普通人的温度和善意,这会给我们一种莫名的安慰。

你看,陈可辛开着大G,这本身就是个符号。

这个车型,一度被贴上了“炫富”“粗暴”的标签。

而当这个符号的拥有者,做出一个反标签化的行为时,那种戏剧性的冲突感就来了,传播力自然也就拉满了。

人们点赞的,不只是陈可辛这个人,更是“一个开大G的男人,竟然为了狗撞烂了自己的车”这个故事。

故事里,有反差,有善意,有钱买不来的选择,这才是大家真正想看的东西。

说到底,车坏了能修,栏杆断了能换,树没了还能再种。

陈可辛这一把方向盘,保住的不止是一条小狗的命,也给自己的人设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至于咱们这些看客,乐呵乐呵得了。

下次真在路上遇到类似情况,脑子里可得绷紧一根弦。

是学陈导“生命至上”,还是遵循“让速不让道”的老司机法则,这道题,到时候还得你自己解。

不过我猜,大部分人还是会下意识地打一把方向盘吧。

毕竟,我们总愿意相信,善良是一种本能,而不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