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美金薪酬引发众怒,马斯克遭多方批评,特斯拉未来存忧

此前经常出现在白宫、担任政府重要职务的马斯克,现在在商业圈里倒是变成了个被众多对手盯着盯着的“孤胆英雄”。引发争议的原因,是特斯拉为他设计的那份价值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

这份方案与他心里的“机器人军团”梦想紧紧相连,眼看日股东大会就要来了,从工会到投资公司,从大众到媒体,反对的声音愈发强烈。这场风波不只是关乎一位CEO的薪酬和权力,也折射出科技巨头成长中的各种矛盾和难题。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的这个薪酬方案可以说是史上最高的了,如果业绩目标实现,未来十年马斯克将拿到价值万亿美元的股票,他的持股比例有望从13%升到接近29%,投票权也将逼近四分之一。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这个要求其实是出于对掌控权的担心,他怕自己全力打造的“机器人军团”被挤下台,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他就不想去掌管这支队伍。

他提到的“机器人军团”核心,其实就是人形AI机器人擎天柱,据说V3版本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外形几乎和人一样。未来甚至可能变成外科医生,规划是在2026年底开始投产,年产量计划达百万台。

特斯拉把战略重心放在AI上,马斯克对无监督自动驾驶充满信心,他觉得这能和机器人业务相结合形成技术优势,但华尔街显然不太买账,投资者更关心电动车的销量。会议结束后,特斯拉股价也跟着跌了,这份带着宏大梦想的薪酬方案,最先遇到了市场的冷淡反应。

多方势力的联合抵制

马斯克的薪酬要求很快引发了全面的反对潮,其中最积极的当属工会和监管组织组成的“夺回特斯拉”运动,他们建立了网站,发起请愿,呼吁股东们投反对票。主要原因是最近马斯克涉及一些极右翼政治事件,弄得公司品牌形象受损,电动车的销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呼吁各州的养老基金管理者一同反对,觉得马斯克整天沉迷政治争斗,又要那么高的薪水,简直是在冒犯投资退休金的人。企业监督机构也站出来,直指马斯克让特斯拉的市值缩水、声誉受损,根本不配拿那么多万亿级别的薪酬。

更令人担忧的是,工会还控告他利用自己曾经担任政府部门负责人的身份谋取利益,他挑选的工程师涉嫌窃取劳工部的数据,这些信息可能被旗下的星链等公司用来做文章。

更糟糕的是,两个主要的代理投资机构ISS和GlassLewis都建议股东不要支持这个方案,理由是方案中的高薪锁定得太严,影响了公司未来进行调整的灵活性。从公众到专业机构,马斯克遇到的反对几乎形成了一股包围,而他则把这些反对的机构称作“企业恐怖分子”。

从白宫红人到孤狼

这次薪酬斗争的真正核心,是马斯克在争夺对特斯拉的掌控权,而这也跟他从“白宫红人”变成商界争议人物的转变紧密相连。

之前,马斯克为了特朗普的竞选投入了不少资金,还曾临时负责政府效率部,模仿特朗普政府裁撤机构、解雇公务员的做法。不过,这段经历反而没帮到他,反倒因为被指压制劳工权益、引发官僚乱象,而且没能达到削减开支的目标,最终和特朗普闹翻,选择了离职。

辞去政府职务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频繁散布极右翼言论,还被指控支持与新纳粹有联系的德国政党。这些举动引起了“打倒特斯拉”的示威和抵制潮,导致特斯拉的财务报告显示,最近几个月利润一下子缩水了差不多40%。

虽然公司把部分亏损归咎于关税政策,但市场更觉得是他的个人纷争拉低了业绩。即便如此,特斯拉董事会依然支持他,认为他有能力吸引一流的人才。

董事长甚至提醒股东,反对的决策可能会让马斯克离开,还会让公司价值缩水。从政府宠儿变成众人攻击的目标,马斯克的孤身作战状态,正是他个人行事方式与商业规则以及公众期待之间产生冲突的体现。

马斯克引发的万亿美元薪酬之争,早已不局限于个人利益的争夺,而成为科技企业治理中值得关注的典范。他提出的“机器人军团”愿景确实展现了科技的前瞻性,但把这个壮志与天价薪酬以及掌控权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也难避免有人质疑他“以愿景为名谋私利”。

从白宫明星到商界孤独的领头人,这变化也反映出企业领导者的政治立场与公司前途紧密相连。忽略公众心理和商业道德,迟早会带来反作用。无论最终怎么走,大家都能看到一个明显的道理:科技大佬的未来,确实得有远见,但更得搞好平衡,既要满足领袖个人的野心,又要照顾股东的利益和公众的期待,这样才能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