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某中学晚自习课间,一场看似平常的嬉闹,却让14岁男生小杨的人生跌入深渊。女同学一拳击中其左胸后,小杨倒地昏迷,送医时已呼吸心跳骤停。历经一年多治疗,他仍四肢瘫痪、言语障碍,生活无法自理。
这起悲剧,暴露出校园安全管理的严重漏洞。法院判决显示,学校承担70%责任。事发时,最早到达现场的物理老师未做任何处理便离开,后续处理的老师也未及时拨打120,而是自行开车送医。这种应急处置的缺失,使得小杨错过“黄金4分钟”急救时间,病情急剧恶化。
女同学方承担20%责任,但其父母均为残疾人,家庭靠低保维生,无力承担赔偿。校方虽曾垫付44.6万元,但经二审改判,部分款项由保险公司直接返还,家属实际仅获5.6万元。面对高昂的后续康复费用,小杨家庭陷入绝境,孩子被迫中断医院治疗,回家保守治疗。
这起事件警示我们,校园安全绝非小事。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将人体要害防护纳入必修课程,培养学生“身体禁区”认知;同时,完善应急机制,配备专业校医和急救设备,提升教师急救能力。此外,还需建立校园伤害应急垫付机制,确保受害者能及时得到救治。
生命脆弱,校园安全防线不容有失。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