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作妖,面临最终大考之际,又一次发出加征10%关税威胁!

10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发出了一条简短而强硬的声明:因加拿大安大略省投放的一则反关税广告,美国将对加拿大商品额外加征10%关税。

这则广告引用了美国前总统里根1987年批评高关税的演讲片段,标题直指“关税伤害美国工人”。 广告在北美职业棒球大赛期间反复播放,彻底激怒了特朗普。

他指责加拿大“歪曲事实”“干预美国司法”,并在社交媒体宣称:“既然他们选择敌对,我们就用关税回应。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早已不是新闻。 2025年4月,他以《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为依据,对全球贸易伙伴普遍加征10%的“对等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实施更高税率。

例如,中国商品一度被加征125%的关税,经谈判后保留10%的基础税率,以及欧盟、日本等国也被加征15%的关税,同时被迫开放农产品市场或加大对美投资。

但对加拿大,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尤为复杂。 目前,加拿大钢铁和铝产品已面临50%的关税,其他非《美墨加协定》涵盖的商品税率达35%。

若新增10%的关税,部分加拿大出口商品的综合税率将攀升至60%。 安大略省作为加拿大汽车制造业中心,首当其冲。 该省资助的广告直言“关税战伤害两国经济”,本意是向美国民众传递反对信号,却成了特朗普升级贸易争端的导火索。

特朗普对广告的激烈反应,暴露了其贸易政策的情绪化特征。 广告播出后,他第一时间中止了美加所有贸易谈判,甚至拒绝在东盟峰会期间与加拿大总理卡尼会晤。

安大略省省长福特虽承诺于10月27日撤下广告,但广告仍在棒球总决赛中播放,进一步刺激了特朗普。

这种“因言增税”的逻辑引发加拿大舆论哗然。 加拿大工会主席拉娜·佩恩批评这是“经济霸凌”,呼吁政府反击;商会则指出,关税成本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事件发生时,美国最高法院正筹备11月5日对特朗普关税合法性的庭审。

加拿大广告被指“意图影响司法”,特朗普借此将贸易问题与司法独立性捆绑,试图强化其关税政策的正当性。

特朗普宣称关税“由外国支付”,但数据指向相反结论。 高盛报告显示,超过50%的关税成本转嫁至美国消费者,本土企业仅承担小部分。

以加拿大为例,美国对加钢铝关税推高了美国汽车、啤酒罐等下游产业成本;加拿大采取反制措施后,美国对加烈酒出口在2025年第二季度暴跌85%。

关税战还重创了美国农业。 中国取消大豆订单后,美国豆农库存积压,制造业同样受挫,如约翰迪尔公司因供应链成本增加损失3亿美元。

关税政策加剧了通胀压力,导致美联储被迫降息,而美国财政部潜在的关税退款(若最高法院裁定违法)可能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合法性正面临司法系统的全面挑战。 2025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关税政策违法,认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未授予总统广泛征税权。

8月,联邦巡回法院维持违法认定,但要求缩小禁令适用范围。 案件最终定于11月5日由最高法院开庭审理。

最高法院的判决将决定关税政策的存废。 若裁定违法,美国需撤销大部分关税并退款一半收入。若支持特朗普,则总统行政权力将大幅扩张。

目前,伯南克、耶伦领衔近50位经济学家联名提交意见书,指出关税“基于对全球经济的误解”,可能造成数万亿美元损失;而美国法律与司法中心等保守团体则支持总统的“外交事务主导权”。

面对美国的不确定性,加拿大加速推进贸易多元化。 总理卡尼明确表示将“减少对美依赖”,计划十年内对非美市场出口额翻倍。 2025年9月,加拿大与印尼签署自贸协议,并加强与中国、欧盟的经贸对话。

然而,转型挑战巨大。 加拿大四分之三出口流向美国,受关税影响,其第二季度GDP下滑1.6%,出口下降7.5%。 尽管加拿大取消了数字服务税等争议政策,试图缓和关系,但特朗普的反复态度使谈判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