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存芥蒂终其一生未杀汤和反授爵位 后代绵延福泽三百年皆因两项正确之举

朱元璋在建立自己的江山时,汤和的功劳非常大。不过,汤和做了一件让朱元璋非常生气的事情。尽管如此,朱元璋没有惩罚他,反而封他为公爵,让他的后代享用了三百年的荣华富贵。这是为什么呢?

汤和从小就跟朱元璋是好朋友,他们以前住在一个街上,还一起做过偷地主家牛的调皮事,关系非常亲密。后来,到了元朝末年,战乱频繁,汤和长大后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因为他的勇敢和聪明才智,很快就当上了千户的职位。

朱元璋与汤和的相遇

朱元璋在认识汤和之前,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他的父母和兄弟相继去世,他自己还一度沦为乞丐,甚至为了生计出家当了和尚,可以说经历了不少坎坷。后来,朱元璋决定还俗,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加入了红巾军。没想到,在这里他竟然意外遇到了小时候的好朋友汤和。

汤和当年可是挺有名的,至少是个官员。相比之下,朱元璋就没什么能耐,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不过汤和对朱元璋却特别仗义,从没驱使他,反而处处尊重他,把他当成兄长。其实,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只是朱元璋小时候顽皮,小伙伴们都叫他大哥。

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渐渐得到了郭子兴的信任,郭子兴还将自己的女儿马大脚嫁给了他,这让朱元璋的地位更加稳固。汤和和徐达也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至于后来的事情,大家自然都很清楚,汤和一直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然而,当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五位武将和一位文官都被封为公爵,而汤和仅仅获得了侯爵的封号。

朱元璋最初封了六位国公,他们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和卫国公邓愈。

这是什么原因呢?

汤和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战功,但他是个酒鬼,尤其在酒后,说话特别放肆。记得有一次,汤和作为统帅,驻守在常州,负责防范张士诚。他因为某件事情需要向朱元璋请示。但朱元璋的回复让汤和很不高兴。汤和回到队伍后,痛饮了一顿,然后不满地抱怨道:

汤和:我守在这座城,就像坐在房顶上,两边都为难。

虽然这些话是酒后说的,但还是让朱元璋知道了。

这话虽然听上去简单,但实际上可能让人产生误会。汤和或许是在表达自己作为将领所遇到的难题,那就是受到朱元璋的限制。但是,朱元璋可能并不这么理解。那时,朱元璋正在与张士诚交战,而张士诚的实力也不可小觑,这让朱元璋没有十足的把握获胜。因此,多疑的朱元璋可能会猜疑汤和在两边都不偏不倚。

朱元璋那时没跟别人提这件事,只是自己记在心里。后来,明朝成立,轮到赏赐功臣时,他随便找了些汤和打仗失利的理由,故意没封汤和为公爵。实际上,那些战功不如汤和的冯胜等人,都已经封了公爵,而汤和只封了个侯爵。这清楚地说明,朱元璋对汤和有意见。

朱元璋没有对汤和采取行动,是因为汤和仍然有很大的用处。汤和即将参加对张士诚的战斗,朱元璋需要汤和来稳定局势。果然,汤和在战斗中打败了张士诚,立下了不少功劳。到了洪武元年,朱元璋因为汤和的贡献,还是封他为侯爵,并允许他的后代继承爵位。在那代代相传的铁券上,朱元璋不仅记录了汤和的功绩,还把汤和在常州说过的话刻在上面。这样的记录就像是悬在汤和头顶的利剑,时刻提醒着他。

汤和继续对元朝的残余势力进行了征讨,并取得了显著的战功,因此朱元璋将他封为信国公。实际上,朱元璋是个相当聪明的人,虽然有时显得心胸狭窄,但他善于管理手下的人。在对待汤和的问题上,朱元璋最终还是看中了他的武将才能,因此始终没有对他不利。

自然,汤和并非笨人,他清楚朱元璋对他不太满意,并且朱元璋曾诛杀过不少有功的将领。因此,他的日子就像站在针尖上一样,随时可能出问题。但他还算有远见,在北伐回来后不久,就向朱元璋提出了退休返乡的请求。朱元璋也看透了他的心思,既然汤和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就不构成威胁了,于是便赏赐给他不少财物,允许他回故乡凤阳。

我已经年老力衰,不能再带领军队在战场上冲锋了。我渴望回到故乡,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度晚年,为将来的离开做准备。

朱元璋对汤和的感情非常复杂。汤和不仅是他小时候的朋友,还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更是明朝创立的重要人物,对朱元璋有很深的恩情。但另一方面,汤和有时候过于自信,特别看重兄弟情谊,这让作为大哥的朱元璋感到很难处理。此外,为了给后代清除障碍,朱元璋不得不采取严厉手段,许多人因此受到怀疑,汤和也不例外。

在复杂的局势中,朱元璋一直没有对汤和动手,而是选择观察汤和的行为,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恰好这时,汤和提出要退休回老家,这让朱元璋感到满意,于是他愉快地批准了汤和的请求。不过,朱元璋做事向来小心谨慎,为了确保汤和不会再有威胁,他命令当时的秘密警察机构拱卫司派出许多密探,分布在汤和家的周围,严密监控汤和的一举一动。

汤和在62岁那年退休了,但多年的战场生活让他身体状况不佳。即便如此,他清楚自己的安全仍然存在隐患,朱元璋对他保持着警觉。于是,在老家的日子里,汤和仔细思考,觉得要想让朱元璋彻底放心,他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展示自己的忠诚,二是故意降低自己的形象。

汤和为了表示忠诚,开始减少社交活动,不再频繁与朝中大臣会面,但依然密切关注朝廷的政务。每当朝廷需要有人领兵出征时,汤和总是主动向朱元璋请缨,即使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愿意为国家效力,击败敌人。汤和心里清楚,朱元璋不会再重用他了,但他的这种行为确实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使朱元璋对他的信任日渐加深。

每年,汤和都会到京城去见朱元璋,两人会坐下来聊聊过去的岁月。汤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年纪增长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深彼此的感情。每次汤和到京城,朱元璋都会对他进行一些测试,但汤和总能很好地应对,这让朱元璋对他很信任,并且送给他很多财物作为奖励。

汤和的行为不仅限于上述情况。他回到凤阳后,生活逐渐变得奢华,整天沉迷于饮酒和享乐,尤其喜欢美女。到了他七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妻妾已经有几十人了。尽管朱元璋以节俭著称,但他没有指责汤和的挥霍行为。朱元璋知道汤和只是贪图富贵,并不会对朱家后代构成任何威胁。

洪武二十七年,汤和已经六十九岁高龄,不幸卧病在床,连话都说不出来。朱元璋对汤和非常思念,情难自抑,便派人用马车将汤和接到南京。两人见面后聊得很开心,但汤和只能泪流满面,默默给朱元璋磕头。看到这一幕,朱元璋明白汤和时日无多,心中所有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他大方地赏赐了许多财物给汤和,作为他的丧葬费用,并允许他回家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