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每天在战场上烧掉3.2亿美元,三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0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GDP的30%被战火吞噬。
2025年,俄罗斯国防预算飙升至13.5万亿卢布,占国家总预算的近三分之一,比去年暴涨30%。
这笔钱足够盖数千所学校医院,如今却全砸进了战场无底洞。
军工企业表面繁荣:无人机产量环比增长16%,炮弹生产线昼夜不停。
但四分之一企业买不起原材料,近五分之一招不到工人。
更讽刺的是,这些战时订单一旦停火,工厂立刻变废墟,军工占GDP比重冲到10%,民用经济却萎缩了12%。
老百姓的工资追不上物价,通胀率卡在9.2%高位,1300万人跌进贫困线,中产二十年积蓄化为乌有。
为填战场缺口,俄军开出140万卢布签约奖金,每天上千人签下“卖身契”。
但阵亡抚恤金每户742万卢布,比奖金更沉重。
三年来至少40万士兵伤亡,10万人确认死亡,24名少将以上军官阵亡,连冷战老古董T-55坦克都被拉上前线。
工厂和超市同样告急:西伯利亚军工厂吸走青壮年,莫斯科超市缺收银员,物流公司招不到司机。
生育率却跌至25年最低,2025年头两个月新生儿仅19.54万,同比少3%。 斯摩棱斯克州出生率暴跌26.6%,卡累利阿共和国降19.4%。
劳工部长警告:2030年劳动力缺口将达1100万。 征兵和生存,正在撕裂社会结构。
高层分裂成两派:主战派骂领土交换方案是“国耻”,军工老板怕停火断财路;务实派盯着经济数据,IMF预测2025年俄增速仅0.9%。
普京夹在中间,像踩跷跷板两头落空。 更棘手的是信息茧房:军官抱怨“莫斯科老爷们不知前线惨状”,而幕僚只给普京看“乌军快崩盘”的捷报。
真实的厌战情绪、小规模哗变,根本传不到他耳边。
阿拉斯加密会上,普京罕见让步:提议用哈尔科夫440平方公里土地,换乌克兰承认俄控制顿涅茨克6600平方公里。
比例悬殊的方案,比2022年“全吞乌东四州”的野心退了一大步。
但特朗普临时变卦,只谈停火不谈边界。 几乎同时,西方第19轮制裁已在路上,俄油气收入暴跌33.7%。
普京急需喘口气,财政赤字扩至GDP的1.7%,前线每天消耗1万发炮弹,最多时达4万发。 军工产能再猛,也赶不上这种烧钱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