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首都的心脏地带,距离美国大使馆仅百米之遥,一架无人机在深夜撞向公寓楼。 爆炸火球吞噬了半栋建筑,一名50岁男子被弹片刺穿胸膛身亡,10人倒在血泊中。 以军承认防空系统识别到目标,却因“人为操作错误”放任其长驱直入号称中东最严密的“铁穹”系统,三个月内被胡塞武装突破三次。
残骸分析显示,这架无人机来自伊朗,采用低空突防技术避开雷达探测。 胡塞武装公开宣称,此次袭击是对以色列空袭叙利亚的报复,更警告若局势升级,以色列内盖夫核设施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 此前,他们的高超音速导弹曾瘫痪本·古里安机场,以军简报承认现有防空系统对此类武器拦截率不足40%。
军事溃败的同时,以色列政坛在48小时内崩塌。 7月14日,执政联盟关键盟友UTJ党宣布退出政府;16日,拥有11个议席的沙斯党紧随其后,内政部长、劳工部长等核心阁员集体辞职。 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席位从64席暴跌至50席,低于议会半数门槛,政府运作陷入瘫痪。
两大党派倒戈的直接导火索是征兵法案。 以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埃德尔斯坦警告“拒服兵役者将受严惩”,引发极端正统派政党强烈反弹。 更深层矛盾则指向内塔尼亚胡的贪腐危机:7月16日,耶路撒冷法院重启对其受贿案的听证会。检方指控他收受好莱坞制片人20万美元的雪茄、香槟和珠宝,换取军购政策倾斜,若罪名成立最高面临13年监禁。
国际刑事法院(ICC)的逮捕令高悬头顶,欧盟27国已同步承认其法律效力。 而内塔尼亚胡的拖延战术,5年内24次以“战时豁免权”为由推迟庭审,此次被法院断然驳回。
军事与政治双重溃败之际,32国在海牙发动法律绞杀。 由哥伦比亚、南非牵头,阿尔及利亚、巴西、西班牙、印尼等32国代表在波哥大签署联合行动计划:执行ICC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实施全面武器禁运;禁止以色列关联船只停靠成员国港口。
联合国专员弗朗西斯卡称之为“20个月来最重大政治进展”,旨在强制执行联合国去年要求的“12个月内结束非法占领”决议。
美国在此刻选择沉默。 胡塞武装袭击发生后,美驻以色列使馆仅确认“馆舍无损”,未公开谴责袭击或支持以方反击。 当内塔尼亚胡请求美军协助打击胡塞时,五角大楼以忌惮胡塞袭航母能力为由拒绝;沙特则关闭领空,阻断以军报复路径。 白宫对32国联合声明零回应,与三个月前急送5亿美元导弹形成鲜明反差。
红海封锁正掐住以色列经济命脉。 胡塞武装击沉2艘驶向以色列的货船,迫使全球航运公司绕道好望角,运输成本一周内飙升12%。12万以色列平民因持续冲突被迫撤离,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中东核安全指数跌至十年最低点。
内塔尼亚胡的最后一根稻草,是7月16日对叙利亚的“地毯式空袭”。 以军战机轰炸大马士革总统府与国防部大楼,造成3人死亡、34人受伤,国防部长卡茨宣称这是“痛苦警告”。 此举被解读为转移国内矛盾的赌博,但空袭后48小时内,沙斯党退出执政联盟,海牙集团32国制裁落地,美国持续沉默。
特拉维夫街头,70万人抬棺游行蔓延至高速公路,抗议者焚烧轮胎并与警方冲突。 总工会发动全国大罢工,机场关闭、学校停课,口号直指总理:“故意拖延救人质只为保权位! ”。 1200名现役和退役军官联名抗议加沙战争“不道德”,军方高层放话“不为罪犯打仗”,曾被内塔尼亚胡撤职的前防长加兰特,如今成为反政府军官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