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懿密妃:康熙最宠爱汉妃,接连生3子,得三朝皇帝尊重高寿而终

她是康熙最宠爱的汉妃,在康熙所有汉妃中位份最高;她8年连生三子,一子封郡王,一子更是直接白捡一铁帽子王爵位;在她最年幼儿子夭折当日,康熙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她历经三朝,得三朝皇帝尊重,去世后得以葬入景陵妃园寝中最中间的位置;而她早夭的幼子,也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位葬入妃园寝的皇子。

她就是康熙宠妃之一的顺懿密妃王氏。

王氏究竟哪年出生、哪年入宫,史料中并无记载;不过乾隆在给庶祖母王氏的上谕中,有这样一句话“侍奉圣祖皇帝年过三十载”,也就是说王氏最迟在康熙三十年便入宫了。

在史料中,王氏的父亲王国正位至知县。

但是在《圣驾南巡惠爱录》中,王氏的父亲王国正曾是苏州的一位商人,王国正之所以能位至知县,很可能是因为女儿入宫得宠的缘故。

可能有人会问:王氏原本不过是苏州一位商人的女儿,怎么会成为康熙后妃呢?

从康熙“乳弟”李煦的诗《赠两淮巡鹾六首》第五首诗中,我们找到了端倪:

“囊无金门粟,家有珠履人”“琰琬韫已辉,椒房香可纫”

从李煦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李煦的家族有女子入宫成为了康熙的后妃。

李煦是谁?

王氏又跟李煦是什么是什么关系呢?

李煦的生母,是曾照顾康熙的乳母文氏,也就是说康熙从小是由文氏抚养长大的;而且在康熙尚且年幼时得了天花,就在康熙身边人几乎都要放弃的时候,文氏仍旧一如既往地照顾年幼的康熙,康熙得以活了下来,自然康熙与文氏的感情很是深厚。

而李煦,因为生母的缘故,经常跟年幼的康熙一起玩耍嬉戏,就像是亲兄弟一样。

正因为如此,康熙对李煦很是信任,在李煦长大成人后,让其担任苏州织造一职,对李煦很是信任。

而李煦将自己的一个族妹嫁给了曹寅,曹寅便是曹雪芹的祖父。

而曹寅的嫡母孙氏,是照顾年幼康熙的保姆,正因为如此,曹寅也得以同康熙一起长大成人,而长大成人的曹寅也成为康熙的心腹大臣,多年来担任江宁织造一职。

李煦家族与曹氏家族,成为康熙朝不可忽视的两大内务府家族。

而王氏,是李煦的舅家表妹,以李煦嫡母黄氏家族,内务府包衣的身份入宫。

也就是说,康熙是李煦的舅家表妹夫。

康熙三十年之前,康熙曾在康熙二十三年,康熙二十八年南巡,而李煦便是在康熙南巡的时候,将自己正值豆蔻年华的表妹献给了康熙。

也就是说,王氏要么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入宫,要么就是在康熙二十八年入宫。

康熙到了康熙朝中后期,宠爱的妃嫔大多都是汉女出身的妃嫔。

而王氏,不仅是苏州美女,生性沉稳低调,而且还是康熙“乳弟”李煦推荐的,康熙信任李煦,又怎么会冷落了王氏呢?

在康熙的宠爱之下,王氏在康熙三十二年时生下了皇十五子胤禑。

之后,王氏又生下了皇十六子胤禄与皇十八子胤祄。

入宫后王氏自然轻易见不到自己的家人,心中很多挂念;而且王氏入宫后不知何缘故,没有了家人的音信。康熙宠爱王氏,便派人前去找寻王氏家人的下落;到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康熙再一次南巡的时候,王氏的父母终于找到了,王氏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母。

虽然王氏得宠,但她毕竟是民籍汉女出身,即便是生下三位皇子,入宫十多年也仅为没有任何封号的庶妃;这在康熙的后宫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康熙的后宫,要么出身显赫的世家女子,要么得盛宠、接连生育皇子公主的八旗女子(包括内八旗出身),能够获封位份,被晋封为高阶妃嫔;其他的后妃即便是生下皇子公主,也不见得能够得到册封位份。

像皇七子胤祐生母戴佳氏,皇十二子胤祹生母万琉哈氏,都是生育皇子多年来才被晋封为嫔。

康熙四十八年,王氏在失去幼子胤祄的次年,终于被诏封为了王嫔。

便是从此时开始,王氏开始享受嫔级待遇。

不过王氏并没有正式的册封礼,也没有封号,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时才被正式册封为了密嫔。

康熙皇帝病逝后,德妃所生的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帝继位后,对那些从未参与夺嫡的、但较为年长的弟弟们很是器重。

王氏所生的第十五子胤禑、第十六子胤禄,便是其中的两位。

胤禑先是被封贝勒,后晋封愉郡王,只可惜封郡王不久便去世了;不过雍正让其子直接承袭了郡王爵位,而非降袭贝勒爵。

而胤禄,因为在康熙晚年时便得到重用,雍正帝继位后给了胤禄一个铁帽子王爵位,将胤禄过继给了康熙的堂兄、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承袭和硕庄亲王爵位。而和硕庄亲王爵位,是满清初期的八大铁帽子王爵位之一,始于太宗皇帝第五子和硕承泽亲王硕塞。

而王氏,再一次母凭子贵,被新帝雍正帝尊为了皇考密妃。

康熙皇帝在去世之前曾留下遗言:年老而且生有皇子的太妃们,可以前往儿子的王府颐养天年;至于年轻的妃嫔,则暂时留在宫中。

如此宜妃、荣妃、惠妃与定妃,都得以出宫与儿孙团聚。

而王氏,并未得到允许出宫,很显然王氏还是较为年轻的太妃。

王氏虽未得到允许出宫,但是她在后宫中也并不寂寞,与皇十七子胤礼的生母勤妃陈氏的关系十分要好,二人互相作伴,打发无聊的日子。

而胤礼,也是雍正十分器重的皇弟,先是被封果郡王,后晋封果亲王。

到了雍正帝弥留之际,王氏所生的庄亲王胤禄与陈氏所生的果亲王胤礼,都为新帝乾隆的顾命叔王。乾隆登基后,胤禄与胤礼都享受亲王双禄。

而王氏与陈氏,也得到了新帝格外的尊重,被分别尊封为皇祖顺懿密妃与皇祖纯裕勤妃。

胤禄曾向乾隆请求,将生母接到王府颐养天年。

但乾隆婉拒了,并未允许,不过乾隆答应了皇叔在每年的腊月春节以及顺懿密妃生辰的时候,可以前往庄亲王府暂住一段时间。

王氏的一生还是比较幸福的:

有康熙皇帝的宠爱

接连生育三位皇子

还得到了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的尊重

两个长大成人的儿子,也都获封了爵位

而自己也比较长寿,活到了乾隆九年,去世时已经七十余岁,是比较长寿的后妃了。

王氏去世后,被葬入了景陵妃园寝中最中间的位置,可见其地位。

或许对于王氏而言,唯一的遗憾便是幼子的夭折吧。

康熙四十七年时,王氏所生的皇十八子胤祄因病去世。

可能有人会问:康熙为何要在胤祄去世这一天宣布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呢?胤祄与胤礽又有什么关系呢?

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巡例木兰秋狝。

而在此期间,胤祄却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是严重。

康熙宠爱王氏,爱屋及乌自然重视王氏所生的皇子,得知胤祄病重的消息,便赶紧去看望儿子。然而也在看望胤祄的太子胤礽,却丝毫没有着急担心弟弟的样子;这让康熙不禁想起自己亲征噶尔丹期间病倒了,胤礽来看望自己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副冷漠的样子。

失望之余,康熙便训斥胤礽:

他是你的弟弟,你怎么能毫无友爱之心呢?

让康熙没想到的是,胤礽却与皇父康熙吵了起来,拂袖而去,留下康熙愣了好久才缓过劲来。

看到胤祄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康熙便下旨提前回宫。

而与此同时,康熙与胤礽之前的矛盾也是越来越深,甚至康熙怀疑胤礽想要弑父提前登基。

这年10月17日,康熙在返回京城的路上,便召集文武百官,历数胤礽的罪过。

正当康熙历数胤礽罪过失声痛哭的时候,胤祄夭折的消息传来。

康熙心力交瘁,随即便当众宣布废掉胤礽太子之位。

胤祄去世后,康熙出于没有照顾好胤祄的愧疚,先是将胤祄安葬在了景陵琉璃门内,后将其一并迁入了景陵妃园寝中;就这样胤祄成为唯一一位葬入妃园寝的皇子。